劳逸结合是学习的好办法,同学们要掌握劳逸结合,“会休息的人,才更会学习”。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物理 地理 历史 政治)》,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物理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一
容易见到的力
1.重力G=mg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x:形变量}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重压}
4.静摩擦力0≤f静≤fm
5.万有引力F=Gm1m2/r2
6.静电力F=kQ1Q2/r2
7.电场力F=Eq
8.安培力F=BILsinθ
9.洛仑兹力f=qVBsinθ
注:
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己决定;
摩擦因数μ与重压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质与表面情况等决定;
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其它有关内容:静摩擦力〔见第一册P8〕;
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L:有效长度,I:电流强度,V:带电粒子速度,q:带电粒子电量;
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断定。
2.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物理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二
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况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很多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重压,标准大方压:1atm=1.013×105Pa=76cmHg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征:分子间空隙大;除去碰撞的瞬间外,相互用途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非常大
3.理想气体的状况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
注:
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肯定水平的理想气体,用公式时应该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
3.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物理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三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4.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物理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四
1、铁犁牛耕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开始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它渐渐推广。
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用耦犁的牛耕办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将来,铁犁牛耕成为国内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隋唐:江东区域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方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需要。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耕作办法:
①垄作法
②代田法
耕作技术:
①西汉创造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使用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
耕作规范:
①两汉的耕作规范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将来,江南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的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水利灌溉的进步: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②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力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5.高中一年级必学二要点(物理 地理 历史 政治) 篇五
影响价格的原因
1、供应求购关系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⑴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用途,处于有利地位)
⑵供过于求,价格减少——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用途,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决定价格
⑴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通常情况下,产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⑵产品价值量由生产厂家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产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些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⑷产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
⑴基本内容:产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产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⑵表现形式:产品价格受供应求购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