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

点击数:431 | 发布时间:2024-11-22 | 来源:www.mpmfbk.com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辨别诊断

    ★★★

    6.西医治疗

    ★★

    7.中医辨证论治

    ★★★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肾,与肺、脾有关,其病理基础在于脏腑的虚损。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容易见到肺肾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则以湿、瘀、浊为多。

    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多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较长。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但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难愈,渐进性进步为慢性肾衰竭。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

    尿蛋白一般在1~3/d,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血尿一般较轻或完全没,但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2.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不全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肌酐清除率减少。

    诊断与辨别诊断

    诊断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伴随病情进步,可有肾功能衰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状况的出现。

    2.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种或数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诱发,发作时有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可自动缓解或病情加重。

    例题
    下列各项,不属慢性肾炎主要表现的是
    A.水肿
    B.蛋白尿
    C.血尿
    D.高脂血症
    E.高血压

      

    『正确答案』D

    西医治疗

    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降低尿蛋白

    治疗原则:①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即蛋白尿≥1g/d,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下;蛋白尿<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②选择具备延缓肾功能恶化、保护肾功能用途的降血压药物。

    中医辨证论治

    本证

    脾肾气虚证

    证候:腰脊酸痛,神疲乏力,或浮肿,纳呆或脘胀,大便溏薄,尿频或夜尿多,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

    方药:异功散加味。

    肺肾气虚证

    证候:颜面浮肿或肢体肿胀,疲倦乏力,少语懒言,自汗出,易感冒,腰脊酸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肾。

    方药:玉屏风散和金匮肾气丸加减。

    脾肾阳虚证

    证候:全身浮肿,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冷痛,神疲,纳少,便溏,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舌质嫩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肝肾阴虚证

    证候: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腰膝酸痛,遗精,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气阴两虚证

    证候: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腰酸痛,或见浮肿,口干咽燥或咽部暗红,咽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或弱。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标证

    水湿证

    证候:颜面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或白腻,脉缓或沉缓。

    治法:利水消肿。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

    湿热证

    证候:面浮肢肿,身热汗出,口干不欲饮,胸脘痞闷,腹部胀满,纳差,尿黄短少,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三仁汤加减。

    血瘀证

    证候: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呈刺痛,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湿浊证

    证候:纳呆,恶心或呕吐,口中黏腻,脘胀或腹胀,身重困倦,浮肿尿少,精神萎靡,舌苔腻,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健脾化湿泄浊。

    方药:胃苓汤加减。

    例题
    病人刘某,男士,34岁。因身体不适就医,全身浮肿,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冷痛,神疲,纳少,便溏,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尿常规检查见尿蛋白,血压160/90mmHg。其中医证型是
    A.肺肾气虚证
    B.脾肾阳虚证
    C.脾肾气虚证
    D.肝肾阴虚证
    E.气阴两虚证

      

    『正确答案』B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