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重点要点

点击数:385 | 发布时间:2024-11-25 | 来源:www.huihunhe.com

    高中阶段学习困难程度、强度、容量加强,学习负担及重压明显加重,不可以再依靠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讲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得常识、巩固常识的能力,拟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今天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重点要点》,期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你!

    1.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重点要点


    1、夏商政治规范的内容:

    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商代政治的特征: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每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夏商政治规范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规范,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大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规范。

    2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益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重点要点

    1.“辉煌是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规范。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点导致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规范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年代”。

    4.古罗马习惯法进步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进步到万民法是对外扩张的势必结果。

    5.《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是罗马法体系终完成的标志。

    6.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规范,成为反对封建规范、推进资本主义进步的有利武器。

    7.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3.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重点要点


    1.夏商时期王权具备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打造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规范。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与王族、功臣和古时候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权势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比如:楚王问鼎

    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大是秦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时候XX规范的要紧特点。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益于加大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规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规范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大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大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规范以加大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大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规范正式形成,内阁一直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时候君主XX规范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XX加大,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步,中国开始落后西方

    4.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重点要点

    1、古时候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农作物:水稻、粟

    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水利设施的健全: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生产方法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缘由: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2、古时候中国主要的土地规范

    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缘由:私田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扩大地产的主要渠道:土地兼并

    3、古时候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深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法

    5.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二重点要点

    1、古时候中国的农业

    知道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法的变革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办法。即大家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法被叫做“刀耕火种”或“火耕”。

    耜耕:伴随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常见用,标志着国内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因为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极少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大家进行农业生产的要紧工具。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开始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它逐步推广。汉朝将来,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理解古时候小农经济的基本含义

    形成缘由: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升了社会生产力。随着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特征: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如果为满足自己家里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用途:小农经济是推进深耕细作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兴盛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结实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进步缓慢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2、古时候中国的手工业进步

    知道古时候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获得的主要收获

    丝织业:

    国内是世界上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国内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越前代,尤其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备花楼机。

    冶金技术: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学会了冶铜技术。商周年代,青铜铸造进入兴盛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世界。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 学习交流 -

  • 欢迎加入国家人事考试网,与万千考友一起备考
  • 成考路上不再孤单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