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成考时间定于2024年十月19-20日筹备考试报名专升本层次的考生,需参加政治、外语及专业基础课三门必考科目的考试,成人高考帮考试前辅导平台提醒各位考生提前进行复习,科学备考。除此之外,成人高考帮考试前辅导平台为帮助各位考生更有效的复习,将逐步对各层次、各科目的复习重点进行整理发布,以供考生参考。本次更新内容为《2024年全国成考《大学习语文》文学知识》,请考生注意。
1.《诗经》是国内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国内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征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是15个区域的乐歌。"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字。"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重点篇章:《采薇》
2.简述《诗经》的艺术收获。
直抒胸臆的特点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涉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由于《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办法,成为国内古时候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办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需要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讲出。"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用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办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很大地丰富了国内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用途。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进步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