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是否常常追着老师要要点?要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1.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一
物质的分类
1、容易见到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况,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重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察看法先辨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辨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离别提纯出胶体,这种办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用途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2.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二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3+NaOH=Na[Al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3↓+3NH4+
3.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三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4.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四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水平(M)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备的水平叫摩尔水平。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或相对分子水平。
6、物质的量=物质的水平/摩尔水平(n=m/M)
5.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五
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点燃)CO2+2H2O
(产物气体怎么样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可以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些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备相同的分子式,但具备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致使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6.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六
1.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理解
n在公式c=中V
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水平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表示溶剂的体积,并且体积单位为L。
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含结晶水。
从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气体溶于肯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依据溶液密度和溶液水平求算。
若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来的体积之和小。
2.辨析比较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溶质的水平分数
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适合规格的容量瓶
选择容量瓶需要指明规格,其规格应与所配溶液的体积相等。假如不等,应选择略大于此体积的容量瓶,如配制500mL1mol·L-1的NaCl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如需要480mL上述溶液,因无480mL容量瓶,也选择500mL容量瓶,配500mL溶液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应按配制500mL溶液计算。
容量瓶用前必须要检验是不是漏液
办法是: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水,塞紧玻璃塞,用手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按住瓶底倒转容量瓶,一段时间后察看瓶塞处是不是有液体渗出,若无液体渗出,将它放正,把玻璃塞旋转180°,再倒转察看。
不可以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可以作反应器,不可以加热,也不可以久贮溶液。
配制好的溶液应准时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7.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七
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2
多元碱:Fe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8.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八
容易见到的酸根或离子:
SO42-、NO3-、CO32-、ClO3-、
MnO4-、MnO42-、PO43-、Cl-、
HCO3-、HSO4-、HPO42-、
H2PO4-、OH-、HS-、S2-、
NH4+、K+、Ca2+、Na+、
Mg2+、Al3+、Zn2+、Fe2+、
Fe3+、Cu2+、Ag+、Ba2+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9.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九
1、钠单质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不是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可以放于水中,也不可以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着火的处置:不可以用水灭火,需要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判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防止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致使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
2、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解放出很多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很多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一样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NH3?H2ONH3↑H2O。
3、与CO2的反应:主如果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3、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能不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去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不是氧化剂更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10.化学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总结笔记 篇十
氧族元素
①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S+O2===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用途,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
②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备酸的通性,浓硫酸具备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C12H22O11===12C+11H2O放热2H2SO4+C===CO2↑+2H2O+SO2↑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2H2SO4+Cu===CuSO4+2H2O+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