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成考时间定于2022年11月5日和6日,筹备考试报名专升本层次的考生,需参加政治、外语及专业基础课三门必考科目的考试,成人高考帮考试前辅导平台提醒各位考生提前进行复习,科学备考。除此之外,成人高考帮考试前辅导平台为帮助各位考生更有效的复习,将逐步对各层次、各科目的复习重点进行整理发布,以供考生参考。本次更新内容为《2022年全国成考专升本《大学习语文》科目备考重点10:虚词“以”》,请考生注意。
《大学习语文》大纲在“汉语入门知识”中提出的第二项需要为:“学会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使用方法,辨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此项需要侧重于对课文中出现的容易见到文言虚词意义或使用方法的学会,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介词
作为介词,“以”的使用方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着,其余使用方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使用方法的引申和变化。分不要说明如下:
表示凭着,基本使用方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着,可译为“用”、“拿”等。比如: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
有些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着,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着”、“根据”、“依据”等。比如:
王好战,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皆以用战为名。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
有些表示凭着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比如: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表示缘由,缘由是致使某种结果的逻辑依据,因此此种使用方法可视为表示凭着使用方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进步,可译为“因”、“由于”、“因为”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借”、“凭着”。比如: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表示带领、带领,可以带领、带领的其实也肯定是可以依靠、可为凭着的,因此也与表示凭着的使用方法有肯定的关系,有时甚至也可直接翻译为“凭”、“靠”。比如: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表示时间,“以”的此种使用方法等于“在”、“于”,有时可据需要译为“根据”。比如:
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表示关涉或处置对象,“以”的此种使用方法等于“把”、“让”等。比如:
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
必以其言为信。
副词
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比如: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只有,也就是。
连词
作为连词,“以”的语法功能与“而”类似,只是一般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译出。比如: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且硕茂,蚤食以蕃。――蚤食以蕃:果实结得早而且结得多。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
动词
“以”作为动词,容易见到的是“觉得”、“以为”的意思。比如: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由“以”构成的几种容易见到结构
1、“以”字结构用作补语
在古汉语中,由“以”构成的介宾结构,时常用作动词或动词性短的补语成分,表示这一动作行为的方法、工具、凭着或关涉到的人、事、物等。而现代汉语中这种使用方法基本不再出现,有关内容一般用状语或动词宾语的形式出现,这是在阅读理解时应当注意。比如: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那里。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教给他们孝悌的道理。
能如是,哪个不欲告生以其道?――告生以其道:把他一个人学会的道理、常识对你说。
请其矢,盛以锦囊。――盛以锦囊:用锦囊装起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起来。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则某知罪矣。――责我以在位久:用在位时间太长为理由批评我。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语以国亡主灭:告诉国家已亡、君王已死。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责二公以死守:以死守孤城为理由指责张巡、许远。
2、省略了的介宾形式
在古汉语中,当介词“以”后面的宾语是代词,而且所指代的对象已在前文出现时,那样这个代词宾语时常可以省略。阅读和理解时又可分为两类型型:
一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出目前前面的句子中,相距较远,翻译时就应当把这个代词宾语补出。比如: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请以遗之:请求把君王的煮肉送给她。
左右以告。――手下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以何市而反:用收债的钱买什么回来?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由于变法而富足,国家由于变法而强大。
臣无祖母,无以到今天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无以到今天日:不可以靠祖母活至今;无以终馀年:不可以靠我度过残年。
欲将以有为也。――计划留着这条命有所作为。
二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在同句之中,而且就在“以”字之前,翻译时可直接将它作为“以”的宾语对待。这样的情况也可看作是“以”的宾语为了强调而提前的形式。比如: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用驱逐客卿的方法帮助敌国,用降低人才的行为使仇人获利。
3、“以为”
“以为”是古汉语容易见到的凝固结构,主要有两种意义:
一是复合动词,表示“觉得”、“感觉”的意思,这较为容易见到。比如: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满足。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二是省略了代词宾语的“以”字结构与动词“为”组合而成,因此是两个词。理解和翻译时需要把“以”的宾语补出,才不致产生误解。比如: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东蒙主:让他东蒙山祭祀的主祭人。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辞之以为博。――以为名:以此博取高洁的美名;以为博:以此换取博学的赞誉。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无以为家:没用来养家的资财。
传其事以为官戒。――写下他的事迹,以此作为官员的戒鉴。
温馨提示:专升本《大学习语文》科目的考试时间是上午9时至11时3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