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联考逻辑常见问题剖析

点击数:952 | 发布时间:2025-01-24 | 来源:www.hjjjm.com

    1、定义不当

    并列划分是明确定义外延的逻辑办法。划分由母项、子项和划分一个要点构成。

    比如:人分为老、中、青、少、幼。这是一划分,其中“人”是母项,“老”、“中”、“青”、“少”、“幼”是子项,划分标准是年龄。分划可以连续进行,即子项可以作为项继续划分。在连续划分中,每次划分得到的定义是同一层次,不同次划分得到的定义是不同层次。一般地说,把不同层次的定义,或把具备交叉或属种关系的定义并列用,称为“定义不当并列”。比如:出席座谈会的有着名的社会科学家、数学家和核物学家。其中,社会科学家、数学家和核物理学家是不同层次的定义,属定义不当并列。

    2、偷换定义和转移论题

    这是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比如:老大娘:请问,你们这儿有没好布。我闺女要绘声绘色了,我想给她扯块好布。营业员:大家这儿的都是好布,次品、废品不让出厂的。营业员有“偷的定义”的错误。上下文中的“好布”不是同一定义。再如:客户:请问,我的排骨面如何还没有来,我等了已有半小时了。营业员:你为何非要吃排骨面,你不可以吃竦酱面吗?营业员有“转移论题”的错误

    3、自相矛盾

    这是违反不预告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比如:“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直理的唯一准则,但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当是检查趔的规范。”这一判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4、一概而论

    这是不正确架构简单单枚举总结推理时出现的逻辑错误。

    比如:“文学家是在年代的激流中造就出来的,高等学府出不了文学家,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外国的高尔基、巴尔扎克、雨果上过大学没?中国古时候的曹雪芹、施耐庵上过什么大学?现代的梁斌、柳青、周立波、高玉宝也没上过什么大学。”这段话过总结推理证明“高等学府中出不了文学家”的看法,用的是简单枚举法,举出了高尔基、巴尔扎克、雨果、曹雪芹、施耐庵、染斌、柳青、周立波、高玉宝等着名作家没上过大学为例。但世界上文学家何止千万?公举出几个例子就推出一般性结论就看上去轻率。事实上,当今文坛上,不论外国和中国,都有的文学家是上过高等掌握的,这种反例更不是个别的。因此,就像依据几个反例就推出“文学家都上过高等学府”的结论一样,仅依据几个作家的历程推出“高等学府出不了文学家”的结论也是不靠谱的。有“一概而论”或称“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5、循环论证

    在一个论证中,假如论据的证明需要依靠首要条件,那样,就有“循环论证”的错误。

    比如,在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一论题时,以到的事实“大家站在高处看海中的帆船从远处驶来,一直先见船杆后见船身”作为论据而当说明这一现象时,又以“地球辊圆的”作为理由,这就有“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6、因果倒置

    一个论证,假如将某一结果产生是什么原因作为结果而将结果作为缘由来论证,即有“倒置因果”的逻辑错误。

    比如:为了加快国内的进步,需要大力进步私人轿车工业。由于发达国家里,私人大多数有轿车。这个论证中因果倒置,大体上说私人拥有轿车是国家发达的结果,而不是缘由。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