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必学一要点汇总

点击数:794 | 发布时间:2025-02-05 | 来源:www.itcuc.com

    复习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试考试大纲相结合,特别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高能力,填补常识、技能的空白。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地理必学一要点汇总》帮你金榜题名!

    1.高三地理必学一要点汇总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是什么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合的自己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水平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带的分布。

    2.高三地理必学一要点汇总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方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己条件:适合的温度、适合的大方,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种类: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

    3.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各地相等15°/小时,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日前点快,远日点慢,平均1°/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区域明显。夏天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天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块组成。软流层:坐落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觉得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球外部圈层大方圈、水圈、生物圈

    3.高三地理必学一要点汇总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架构、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用途:

    ①内力用途(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用途)

    ②外力用途(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架构的种类: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什么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用途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遭到挤压,岩性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架构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地址选择,应避开断层

    4.高三地理必学一要点汇总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高三地理必学一要点汇总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状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状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状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状况:北回归线以北区域,6月22日出现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区域,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值;回归线之间区域,值出目前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最小值出目前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