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含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要紧的教会学校修道院学校,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职员担任,教学办法主如果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使用问答法,风靡体罚主教学校,又称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施和条件最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为《上帝之城》教育目的就是进步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交流托马斯·阿奎那式的教育办法包含①正反论辩式②开放调和式③启发诱导式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以“七艺”为主要内容,使用问答法进行教学2.骑士教育: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分为①家庭教育②侍童教育③随从教育三个阶段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进步––1.中世纪大学的兴起缘由:工商业的进步和城市兴起的需要疾病防治等的需要东方文化的影响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刚开始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依据管理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一般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波伦亚为代表的“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另一类是以巴黎大学为典型的“北方型”大学,又称为“先生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的:在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筹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规范具备直接联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可选择其他三科,之后获得“博士”的学位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办法:主如果解说和辩论5.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进步––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2. 城市学校的特征:世俗性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要紧教学内容,但起地位遭到明显地削弱4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更多详细情况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要点之教育史部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