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系历史沿革及队伍近况
法医学是国家法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和解决司法实践中遇见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为司法部门提供有关侦审线索或证据。
1984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原上海医科大学设立法医学专业,设法医病理学教学组、法医物证学教学组、临床法医学教学组、法医毒物剖析和法医毒理学教学组,任命张其英教授为主任,孔祥麟、赵子琴为副主任,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
三十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历任系主任带领下,我系不断进步,师资队伍稳定,现有在编教员工工共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助教1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4人,技师1人。教师队伍中具备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学位者3人。现在我系有博导2人、硕导13人,其中包括上海公安局、司法部司法鉴别科技研究所挂靠的博导1人、硕导9人。他们都热爱法医学事业、热爱法医学教育事业,是法医学系不断进步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法医学系成就非凡的主体力量。
2.教学工作
法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法医学专业常识及好科学思维、熟知司法鉴别程序,学会法医鉴别基本技能的法医学高级人才。针对法医学实践性强的特征,我系在上海公安局刑事科技研究所、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部司法鉴别科技研究所等机构设立了本科生专业实习基地,并聘请具备丰富法医学鉴别经验的高级职称法医为特聘教授。
法医学专业自1984年到今天已培养27届本科毕业生共计517名。大多数在全国各省市公、检、法、司等机构从事法医鉴别工作。
1984年起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法医学专业被批准为博士授与点,同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到今天为国内法医学教学、科研、司法鉴别机构培养了59名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他们现均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现在在读博士生8名,硕士生12名。
法医学系教师积极参与撰写教程、教学参考书、专著等。历年来主编或副主编部规划教程6部,参编部规划教程8部。其中张其英教授副主编的《法医病理学》第一版于1992年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出色教程,教委一等奖赵子琴教授主编的《法医病理学》第三版于200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出色教程。另外还主编、副主编了4部法医学专著,参编了9部法医学专著和参考书。《法医学》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上海精品课程,2008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殊荣,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就二等奖,上海教学成就三等奖,2013年获国家级互联网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2008年、2012年获基础医学院院长奖金奖,基础医学院院长奖金奖。《法医病理学》和《临床法医学》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获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14年《人身伤害的法医学鉴别》获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11年《法医病理学》和《临床法医学》获上海教委重点建设课程。我系获2011年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2012年度上海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2013年度上海巾帼文明岗。
3.科学研究
法医学系打造了完整的形态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配备了一流的设施仪器,培养了具备年龄梯队、技术娴熟的科研技术队伍。我系主要围绕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和法医毒物剖析学等学科方向的热门和难题问题展开有关研究。同时,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如美国马里兰州法医局、司法部司法鉴别科技研究所、上海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等。历年来我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9项,省部级科研基金6项与院校级课题7项,总科研经费达624万余元,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就,发表具备肯定影响力的中文要紧期刊74篇、英文SCI论文39篇。
4.司法鉴别
法医学系的司法鉴别中心,自1990年起拓展法医学鉴别。司法鉴别数目逐年增多,从每年平均不足百例到现在万余例。鉴别中心各鉴别人在鉴别过程中,坚持严谨、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鉴别原则和工作作风,为上海及全国各省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经过二十余年全系职工的不断努力,大家的司法鉴别在全国具备较大的影响力。
2009年鉴别中心获得全国司法鉴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上海迎世博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年度上海司法鉴别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