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必学五重点知识

点击数:421 | 发布时间:2024-11-13 | 来源:www.haoconghui.com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学会现在的常识,还要把高中的常识与初中的常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念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需要。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必学五重点知识》,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1.高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必学五重点知识


    1、《雨巷》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与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孩,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类意象又一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导致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乎象使用上的特征及好处是什么?

    《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女孩,这三个表面上看上去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只使整首诗所打造的情境看上去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备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一个人”、“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女孩”一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大家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

    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伴随“女孩”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女孩”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渐渐由于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伴随“女孩”的身影隐隐显显。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女孩”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甚至闻到了她的芬芳,感觉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与由这类复杂关系带来的虚幻迷离的色彩,使得诗中的意象一下子超越了一般意象的具体形象和实质意旨,而具备了某种象征性。

    大家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生发出完全不一样的对诗意的理解,假如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这好像是一个朦胧梦境的再现;假如从“雨巷”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意义,这又可理解为“一种生活体验或感悟,一种孤寂仍在渴望、迷茫又有期待的生活况味;如从“女孩”的视角探索,也是对一段逝去的爱的梦中回忆与追诉,总之,正由于诗人没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大家从中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

    2.高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必学五重点知识

    1、通假字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2、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将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员工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探寻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3、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天、天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念书

    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婴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使动使用方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使用方法,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意动使用方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4、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⑦臣塑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⑧《琵琶行》

    há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2.引

    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初中一年级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⑥不适合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3.乘

    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shèng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

    4.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5.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

    6、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

    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3.高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必学五重点知识

    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根据,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与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与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下诏回复赞同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国内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不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忧,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忧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防止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忽然。

    译文:天下真的有大勇的人,灾难忽然即将来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开心,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没到,使者多次前去。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假如再不赡养妈妈,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非常得当,群臣无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倘若刘裕取胜,必然会感激大家借道给他有哪些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当即杀掉他,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很多,正:称赞。

    译文:很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知道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可以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爱好自我夸耀,自觉得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正:海量。

    译文:音乐和XX的繁多,妻室子女的海量,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预,正:冒犯、冲犯。

    译文:大家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正:推究

    译文:丰富常识的方法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一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很愤怒,重赏捉拿田畴,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不了解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大家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需要刑法;大家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掉范增,只不过遗憾他没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XX,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绑上押出来,一会儿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忧他才能超越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过去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提防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常识的青年,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我们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叫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可以。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不少,可以坚持到后的实在极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规范。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百姓遭遇秦国的XX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正:美好。

    译文: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

    译文:没问候,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着全方位的优势应对大家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老婆,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正:约定。

    译文:我刚刚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依据道义不可以欺骗他们。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正:爸爸妈妈。

    译文:爸爸妈妈不觉得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可以耕种,上奏需要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正:困厄,不能志。

    译文:由于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正:暂代官职。

    译文: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年代理翰林修撰。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误:劝说,正:勉励。

    译文:劝勉适应年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误:如此,正:觉得……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觉得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误:谦让,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误:文书,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误:私自,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别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误:飞速,正:招致。

    译文:对这类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误:可惜,正:悔恨。

    译文:遭到张仪的欺骗,大王必然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现在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非常随意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一个人端正地坐着愈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误:轻微,正:假如没。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假如没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误:陷害,正:欺骗。

    译文:从没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了解古人是不欺骗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正:赠送。

    译文:假如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没办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误:事物,正:其他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其他人多有抵触。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误:繁盛,正:繁殖。

    译文:因此百姓可以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误:清闲,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同意,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了错误的人少啊。

    4.高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必学五重点知识

    1.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任坏人。

    2.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4.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XX瓦解。

    5.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其他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不过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其他人。

    7.饿殍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8.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忽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浅尝辄止:略微试试看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卓有效果:有突出的成绩和成效。

    11.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状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2.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很吃惊、害怕。

    14.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平常一样,不感觉有哪些不适合。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很着急。

    17.息息有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很密切。

    18.无济于事:对事情没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9.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非常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定,非常快就要垮台。

    20.不言而喻:不需要说话就能了解。形容道理非常明显。

    21.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22.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23.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很顺利,没任何妨碍。

    24.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可以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没办法想象或很难理解。

    25.筋疲力尽:形容很疲乏,一点力气也没了。

    26.恫?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无忧无虑:没一点哀愁和顾虑。

    2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目海量或气势盛大。

    29.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30.恻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31.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32.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3.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3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忧或害怕。

    35.奋不考虑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6.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37.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8.高朋满座:形容宾客不少。

    39.命途多舛:形容在生活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40.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可以再做官了。

    41.画栋珠帘:形容房子装备的华丽。

    42.李广难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不少,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乖舛。

    43.老当益壮:年龄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4.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假如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45.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我们的建议。

    46.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越一般。

    4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其他人的建议。

    48.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9.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50.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边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帮助其他人。

    5.高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必学五重点知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5.今日往而不反者

    6.失其所与,不知

    7.秦王还柱而走

    8..要项伯

    9.令将军与臣有郤

    10.不敢倍德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2.不可不蚤来

    13.距关,毋内诸侯

    2、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诸郎中执兵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0.断其左股

    11.沛公居山东时

    12.约为婚姻

    13.备他盗之出入与很也

    14.将军战河北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