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点击数:347 | 发布时间:2024-11-13 | 来源:www.okjoj.com

    高中一年级语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要紧部分,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会的入门知识。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需要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要点。为了帮助大伙更好地学会这类常识,智学网为大伙整理了高中一年级语文要点,期望可以为大伙提供一些帮助。

    1.高一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一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4.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夫晋,何厌之有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将焉取之

    5.其

    以其无利于晋

    君知其难也

    又欲肆其西封

    失其所与

    吾其还也语气词,

    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高一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二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医生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3.高一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三


    虚词

    1.而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于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

    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高一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四


    1、对偶的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2、对偶的类型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句意思上具备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3、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时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种类,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对偶有哪些用途

    对偶有哪些用途: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5、对偶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偶时应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对仗而背离了修辞的根本目的。

    5.高一语文必学三重点要点 篇五


    文言虚词

    1.而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指示代词,等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无失其时

    3.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

    4.焉

    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

    5.然

    指示代词,如此: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形容词词尾,等于“地”:填然鼓之

    6.于

    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