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点击数:446 | 发布时间:2024-11-21 | 来源:www.diusong.com

    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说起要点,应该无人不熟知吧?要点就是学会某个问题/常识的学习要素。学会要点能够帮助大伙更高效学习。

    1.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一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6.速度是状况量,加速度是性水平,速度改变量是过程量。

    2.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二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容易见到单位还有min,h。

    3.一般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可以完全确定物体地方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3.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三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办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天,6、7、8月为夏天,9、10、11月为秋天,12、1、2月为冬天。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4.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四


    河流搬运能力减少,促进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容易见到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减少,很多物质堆积下来,又有益于河流改道。伴随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伴随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进步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来自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区域,河流下蚀用途减弱,侧蚀用途加大,河流总是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同意沉积。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块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区域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用途,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因为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哪个方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块,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5.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五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依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征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方圈、水圈和生物圈。

    6.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六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每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种类:包含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含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保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容易见到的形式。

    7.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七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比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国内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比如:中纬度区域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区域,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情况差异非常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像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8.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八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状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四季的变化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天,6、7、8为夏天,9、10、11为秋天,12、1、2为冬天。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圈层依据地震波的特征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9.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九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0.高中一年级地理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十


    工业区位指向种类

    材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材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材料本钱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材料产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商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需消耗很多能源。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商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商品本钱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商品的消费市场。

    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需投入很多劳动力。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很多便宜劳动力区域。

    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饰、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技术需要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区域。

    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