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1、选择题
1.右图所示犁耕法主要时尚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隋唐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商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时候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是它的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材料优势,生产不计本钱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产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4.与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其他的要紧现象还有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
C.传统的“重农抑商”渐渐废止 D.海上丝绸的道路开辟
5.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的不同是
A.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兴盛
C.出现了“夜市” D.手工业发达
6.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在
A.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7.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规范和分封规范
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看重进步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D.中国古时候历朝大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8.汉朝和明清相比,“重农抑商”政策中相似之处是
①要紧产品由官府垄断经营 ②禁止商人长途贩运贸易
③限制城市商业的时间和空间 ④对民间商业加征重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探寻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渠道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产品经济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要
10.新航路开辟将来,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莱茵河流域 D.红海沿岸
11.英国在获得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①法国 ②西班牙 ③荷兰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12.在工业革命中,最早进步起来的工业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能源工业 D.机器制造业
13.以下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
C.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D.自由资本主义规范渐渐衰落下去
14.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机器制造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1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含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大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权势范围的狂潮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进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1868年,国内烟叶出口量为737担,1894年增至113 000担。这表明
A.国内烟叶产量增加非常快 B.国内出口产值增加非常慢
C.农商品产品化速度加快 D.国内外贸处于出超地位
17.右图是份售书广告,其中大概遭到洋务派关注的书本是
A.①⑤B.②④C.①③D.③⑤
18.下列事件和现象,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步起促进用途的是
①洋务运动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实业救国思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图是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B.渔业生态环境好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D.当时的经济进步的兴盛景象
20.1978-1992年国内国民经济进步状况:
1992年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 24 000亿元 7.18倍 --
国民收入 17 400亿元 5.78倍 48.6倍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国内
A.基本上达成了现代化 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飞速进步
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兴盛的状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21.中共xx届xx全会与八大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这两个会议有肯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中共xx大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贡献主要表目前
A.拟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作出了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3.从1980年起,国内先后打造了五个经济特区,分别坐落于
A.广东、安徽、海南 B.广东、浙江、海南
C.广东、浙江、海南 D.广东、福建、海南
24.1985年9月美国《年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年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面是*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地里插秧;另一面是忙碌的工薪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标题是美国人“担忧”中国“正在离得远远的马克思”,是由于他们错误地觉得
A.中国不再是农业大国 B.中国人不再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C.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些东西D.高端消费使大家滋长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25.下图所示票证曾是老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目前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用途。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不包含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26.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风俗、风气演变的主要原因
②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风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要紧用途,对此应完全一定
A.①正确,②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27.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进步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②开阔了大家的眼界
③加快了生活的步伐 ④推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到2006年6月,国内的移动电话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可以说明的是
A.大家在现代日常愈加依靠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国内的国民经济飞速进步
C.大家愈加看重生活水平的提升
D.中国疆域辽阔
29.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长见识,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好似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大家“长见识”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30.下列源自中国网络络信息中心《中国网络络进步情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含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飞速进步
C.网络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第Ⅱ卷
2、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皇帝雍正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以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一中,雍正皇帝怎么样看待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
材料二 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名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觉得:“英国农村非常早就与岛国的民族市场结为一体了。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互联网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第一与天然的销售产所。这一进步中的农业是炼铁工业的主顾。”
据材料二,剖析英国工业革命与农业进步的关系。
材料三 1935年,中南银行催申新公司归还银行借款,申新总公司致电中南银行说:“实感农村经济窘迫,百般兜售,奈终少受主……刻拟将该布仍退装上海,以期早日了却此手续。”
据材料三,剖析妨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步的一个要紧原因。
材料四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验时指出:“需要从全局出发,高度看重农业,使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协调进步。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从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第一启动农村改革,以农村的改革和进步推进城市,又以城市的改革与进步支持农村,这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的道路。”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觉得农业与工商业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
3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世界近代历史影响深远,请回答以下问题:
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用途。
工业革命是怎么样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进步的。
简要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高中一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C B D A A C A A D B B B D A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D C C B A B D C D C A D B C
2、非选择题
31.农业地位高于工商业地位;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关系。
英国农业的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剩余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步。
农村经济残破,市场狭窄。
农业是基础,但农业与工商业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工商业的进步,工商业的进步又支持了农业的进步。
32.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西方殖民者开始殖民扩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和材料产地,凭着经济和军事实力,打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愈加多的区域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方法,加大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的贸易额增加三倍以上,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列强开始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造。
促进西方世界的进步和富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传播了一流的思想和生产方法,改变世界面貌;使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