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中后,不少新生有如此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出色的大有人在,极少有人注意到我们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应尽快进入学习状况。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好好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物理必学一教材》,期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学一教材(一)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能
1.了解时间和时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定义,知道路程与位移有什么区别.
3.了解标量和矢量,了解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可以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地方和位移.
5.了解时刻与地方、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办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质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掌握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置办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地方和位移及有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掌握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的体验,领略物理办法的奥妙,领会科学的力量.
3.培养好的考虑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常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打造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看法.
教学重难题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定义与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定义与它与路程有什么区别.
教学难题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日常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定义,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入门知识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
2.考虑判断
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本质不同.
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
20XX年十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
探究交流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什么?日常、实验室中有什么常见的计时仪器?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日常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准地研究物体的运动状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非常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
2、路程和位移
1.入门知识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地方变化的物理量.
②概念:从初地方到末地方的一条有向线段.
③大小:初、末地方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④方向:由初地方指向末地方.
2.考虑判断
路程的大小肯定大于位移的大小.
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肯定也相等.
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探究交流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地方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不是相同?
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地方变动相同,位移相同.
3、矢量和标量
1.入门知识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标量
只有大小、没方向的物理量.如水平、时间、路程等.
运算法则
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
2.考虑判断
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
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探究交流
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
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高一物理必学一教材(二)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了解机械运动是宇宙中常见的现象。
2.了解什么叫参照物,了解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定参照物。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了解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见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需要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训练。
教师讲述:0.2千米=______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质长度。需要每一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入门知识。
2、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何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类问题,大家就要好好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常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地方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地方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地方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地方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常见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大家周围的物体什么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什么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地方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什么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大家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常见的现象。
板书:“1.物体地方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常见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我们的怎么看。
小结:
第一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第二依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常识,断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司机和男生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由于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状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地方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生看到乘客运动得非常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生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子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地方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什么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名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假如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假如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状况是什么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由于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地方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如此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地方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讲解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需要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讲解。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况一般不相同。比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自然界中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一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地方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这类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地方,增大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地方,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觉得气泡的运动有哪些特征?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很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5.小结本节常识要素
3、布置作业
课本P2—4,训练1、2、3、4。
4、说明
因为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习物理教学大纲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建议在教学中仅需让学生对参照物的定义有个非常初步的认知,了解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已经足够,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复杂的例题,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