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字 | 学分 | 备注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4 | 00658 | 新闻评论写作 | 6 | |
5 | 00659 | 新闻摄影 | 5 | |
6 | 00660 | 外国新闻事业史 | 6 | |
7 | 00661 |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 4 | |
8 | 00642 | 传播学概论 | 6 | |
9 | 00182 | 公共关系学 | 4 | |
10 | 00321 | 中国文化概论 | 5 | |
11 | 00312 | 政治学概论 | 6 | |
1 | 00662 | 新闻事业管理 | 4 | 免试英语(二)加考课程 |
2 | 00529 | 文学概论(一) | 7 | |
3 | 00643 | 公关心理学 | 4 | |
12 | 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
合计 | 62 |
主考学校: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高等教育自考
新闻学专业(专升本)考试计划(2024年版)
1、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考是国内高等教育基本规范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国内高等教育体系的要紧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考新闻学专业(专升本),是以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闻事业进步的需要,培养拥有媒体传播基本理论和较强媒体传播活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本专业依据高等教育自考的特征,课程设置突出多学科融合性,重视考生学会入门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传媒实践的飞速发展,拥有较强的媒体传播实践能力。
2、学历层次及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自考本科层次,属文学媒体传播学类专业,专业种类为专升本,在大体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相应专业的水平需要一致;各门课程考试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每门课程考试及格后,获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
凡获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14门课程合格成绩,学分累计达到70学分,其他考核及思想品德经鉴别达到毕业需要的,发给高等教育自考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符合主考学校学士学位授与规定的,可申请授与文学学士学位。3、培养目的与基本需要
培养目的: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革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进步需要,拥有传播学、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得、概括、剖析、组织的能力,熟知国家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可以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媒体传播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基本需要:本专业需要学会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入门知识,学会媒体传播历史和基本理论,获得媒体传播实践技能练习,拥有借助多种传播媒介从事媒体传播活动的能力。
4、课程设置与学分专业代码:050301 专业名字:新闻学(专升本)
序号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字 | 学分 | 备注 |
1 | 15040 | 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
5 | 14013 | 媒介管理 | 4 | |
6 | 00658 | 新闻评论写作 | 6 | |
7 | 00182 | 公共关系学 | 4 | |
8 | 08257 | 舆论学 | 4 | |
9 | 14475 | 新闻道德与媒介法规 | 4 | |
10 | 14237 | 手机媒体概论 | 6 | |
11 | 00648 | 编辑学概论 | 7 | |
12 | 03350 | 社会研究办法 | 4 | |
13 | 08252 | 互联网新闻理论与实务 | 6 | |
14 | 14571 | 音视频制作技术 | 6 | |
15 | 15008 | 中外新闻作品评析 | 6 | |
16 | 10209 |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
总学分 | 73 |
5、主要课程说明
1.媒介管理媒介管理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媒介组织、媒介管理者、媒介市场、媒介商品、媒介生产管理、媒介财务管理、媒介策略管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主持人管理、媒介集团化管理、媒介品牌管理和媒介资本运营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学会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职能和原则,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提高参与媒介策划、运营和管理的能力。
2.新闻评论写作新闻评论写作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评论学的科学原理、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与新闻评论的要紧地位和独特功能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知道社会转型中新闻评论的独特功能和进步机会,正确把握传统新闻评论与互联网新闻评论、微博言论等相互关系,基本拥有革新运用各种评论形式的能力。
3.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公共关系历史、公共关系组织与职员、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公共关系三大工作目的、社会组织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交流管理、公共关系协调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知道拓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和对象,学会拓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办法,拥有合理、革新拓展各种社会交流活动的基本能力。
4.舆论学舆论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舆论学又称“新闻哲学”,是研究舆论的产生、形成及其社会用途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舆论学的原理、办法和应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学会舆论的源流、要点、功用、引导和控制等基本原理,能运用入门知识和基本办法进行民意测验及有关课题操作。
5.新闻道德与媒介法规新闻道德与媒介法规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媒体传播职业道德和媒介法规的入门知识、基本理论、原则与规范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熟知媒体传播的政策法规,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拥有媒体传播的职业涵养和法规意识。
6.手机媒体概论手机媒体概论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手机媒体的定义和特征,与手机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手机媒体的种类、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手机媒体管理、手机媒体负效应及对策、手机媒体将来展望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知道互联网媒体的延伸情况,可以理论联系实质,正确运用手机媒体拓展互联网+媒体传播实践工作。
7.编辑学概论编辑学概论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编辑的历史进步、新闻编辑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与媒介定位、编辑方针、新闻编辑职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学会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稿件的选择和编辑、标题制作、图片编辑、版面设计、多媒体新闻编辑与互动管理等理论和技能,基本拥有新闻编辑的实践能力。
8.社会研究办法社会研究办法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研究的选题、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选择、社会测量、定量资料搜集办法、资料的剖析办法和论文的写作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可以自主运用社会研究办法科学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能独立写作学术论文。
9.互联网新闻理论与实务互联网新闻理论与实务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络消息采编的可视化数据新闻、短视频新闻、互联网直播新闻、VR新闻和AR新闻等方面的实务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获得新思维与新本领,打造网络思维,理解网络新闻的变与不变,熟练运用六种主要网络新闻商品的采编制作技能,提升新闻商品集成与传播的水平和能力。
10.音视频制作技术音视频制作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结合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等范围的丰富案例,主要讲授视听语言的核心理念及音视频制作的基本办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学会策划、摄像、造型、录音和剪辑等基本音视频内容生产技能,初步拥有独立制作视听作品的能力。
11.中外新闻作品评析中外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作品研究概论和新闻作品阅读剖析等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学会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和思维特征,与新闻作品评析的办法,通过拓展视线进一步提高新闻作品采编和评析的能力。
6、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需要高等教育自考新闻学专业(专升本)实践性环节综合考核为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其考核需要如下。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按本专业学历规格需要,为达成专业培养目的,对考生运用所学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剖析、解决实质问题能力进行综合性实践考核。经申请准予参加考核的考生,应按主考学校有关规定及选派教师的指导,通过查阅并合理借助有关资料,由本人独立完成重复率测试达标的有关新闻学、传播学、媒体制作、公共关系学等选题的毕业论文,务必主题鲜明,需要看法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层次了解、语言流畅、资料详实、格式规范,且不能抄袭造假。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5000字,经评审合格方可参加答辩。考核成绩使用百分制,依据论文评阅成绩和答辩状况进行综合评定。
7、其他必要的说明无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