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库

点击数:362 | 发布时间:2024-11-27 | 来源:www.gzjwsw.com

    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但青春却留给大家最宝贵的友情。友情其实非常简单,只须那样一声简短的问候、一句轻轻的谅解、一份淡淡的惦记,就就够了。当大家在毕业季痛哭流涕地说出再见之后,请勿让再见成了再也不见。这篇《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库》是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你收拾的,期望你喜欢!

    1.“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色彩浓厚

    C.政治等级森严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2.从甲骨文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少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大家的讲解是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备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测算来决定

    3.下表是周王室分封状况大全,对该表解析不正确的是

    国名对象地点国名对象地点

    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

    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

    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燕王室子弟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B.家天下规范由此开始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备多样性

    4.“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保持了那样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一般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规范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规范”包含①分封规范②皇帝规范③郡县规范④三公九卿规范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一位西方学者觉得,秦始皇打造了绝对的*规范,这一规范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

    A.分封制和*选举规范B.封建规范和*选举规范

    C.封建规范和官员选拔规范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规范

    7.“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规范,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讲引人注目也会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师法黄老B.郡国并行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

    8.629年,唐朝政府下了一道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的诏令。这一诏令从草拟到实行,依次经过的部门应为

    A.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吏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

    9.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备*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规范对皇权具备肯定的约束力

    10.嘉定二年,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谋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

    11.“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样的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大集权致使地方贫弱

    C.加大君主*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规范

    12.钱穆曾说“内阁只不过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不过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的领袖。”钱穆觉得皇帝成为“政府的真的领袖”是由于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丞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

    13.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益于加大中央集权的重要原因是

    A.自下而上的选拔方法扩大了统治基础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规范

    D.皇帝和*主考的形式提升了常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14.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

    《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规范》

    A.更为看重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析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置时务能力的需要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目最多的一种考试考哪几科

    15.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规范*,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实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规范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觉得科举制

    A.利弊参半B.利大于弊C.弊大于利D.倡导废除

    16.清朝时期,中国古时候*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内阁C.设置军机处D.大兴*

    17.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三公九卿制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D.一省制

    18.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觉得中国古时候政治规范的特征有①削弱地方,加大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大君权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④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古时候希腊有*传统,而国内古时候却实行*主义中央集权规范。国内实行*主义中央集权规范的决定原因是

    A.封建地主阶级强烈的权力*B.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C.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的大力倡导D.封建社会实行的小农经济

    20.克里斯提尼被誉为“雅典*制的打造者”,他不只保留了梭伦时期的基本结构,而且还有重大的革新。其“革新”主要表目前

    A.以地域部落取代了血缘部落B.打造了公民陪审法庭

    C.以抽签方法选举议事会成员D.向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21.“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否认有哪些的统治者,所有由集市上的大家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状况是①工商业比较发达②*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③每人都能担任所有官职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非常高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2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就公民的活动和权利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发现雅典公民①可以通过抽签的方法担任国家的所有官职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和表决③担任公职,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可以领取“津贴”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扩大到妇女和老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23.关于雅典*政治,苏格拉底说:“无人想用抽签的办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种事若出错的话,风险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办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规范的弊病

    C.觉得抽签选举方法的害处小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24.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人物为希腊*规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政治的基础②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的*政治③克利斯提尼为维护雅典*政治,确立了陶片放逐法④伯利克里年代是雅典*政治的“黄金年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5.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健全,它的很多原则和规范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要紧影响。其中主要有①“没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②“法律面前每人平等”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26.下列对罗马法表述正确的是

    A.依据法律内容,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B.特点是法条的形式主义、僵化刻板

    C.产生之初就有某种国际法、自然法性质D.维护私有财产是罗马法的要紧内容之一

    27.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后形成的是

    A.伯利克里B.查士丁尼C.荷马D.梭伦

    28.“在共和国晚期,尤其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打造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进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确保了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的平等

    C.反映出*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29.15—16世纪,西欧各国常见出现了使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这样来看罗马法

    A.为资本主义进步规范了社会秩序B.推进了工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

    C.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D.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文

    30.有学者觉得“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更不是一次以打造‘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达成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1.明朝永乐帝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置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权力的象征

    C.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加大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3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达成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转折

    D.稳定了政局,为国家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33.孟德斯鸠觉得,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打造共和规范是不可能的,下列哪一宪法的颁布第一批驳了孟德斯鸠这一看法?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D.中华*《临时约法》

    34.马克垚觉得:“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政治的革新具备重大意义。”这里的“革新”主如果指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C.首次完成了民族*革命的双重任务D.打造起中央集权的*共和国

    35.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一书中觉得: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有哪些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有哪些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看法理解面的是

    A.联邦制加大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达成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36.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有钱人和超级有钱人》中指出:“两党制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觉得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党人;在一个*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D.杰弗逊说:“假如非同一个政党一块就不可以进天堂,我宁可永不进天堂”

    37.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两国的元首都

    A.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B.直接领导政府,统率武装力量

    C.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D.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8.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道路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反封建B.*性C.普选制D.法制化

    39.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体有所不同: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美国则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国政体的确立都历程了艰难而曲折的经历

    B.美国政体,法国次之,英国的政体最差

    C.三国政体不一样的重要原因是各国的国情不同

    D.在三国政体确立过程中,都颁布了要紧的法律文献

    40.有学者觉得,比较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以下规范最符合这位学者看法的是

    A.唐代藩镇B.明代“三司”制C.雅典城邦制D.美国联邦制

    41.以下文献,赋予本国国家元首权力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联邦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2.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的内容应分别是

    A.世袭、君主、总统B.世袭、首相、议会

    C.选举、君主、议会D.选举、首相、议会

    43.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44.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现在财力而论,实属万不可以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怎么样窘急,需要竭力支持。”同时,“不少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期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有关的是

    A.首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5.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设厂权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46.1854年,英海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商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l856年,法海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法期望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D.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47.下列太平天国的倡导,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ABCD

    《天朝田亩规范》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48.《辛丑条款》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区域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49.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

    50.有人将右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总结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队长期驻扎在华策略要地

    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获得合法地位D.外*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51.有的史学家觉得,“太平天国的改革策略包括了不少激进的特点,对不满的民众非常有吸引力”。其策略中对民众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B.商品上交国库C.打造*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

    5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有关的不平等条款是

    A.《南京条款》B.《北京条款》C.《马关条款》D.《辛丑条款》

    53.《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规范》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目前

    A.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

    C.提出在中国进步资本主义的设想D.打造“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54.1841年12月,美国国务卿亚当斯说:“鸦片问题不是战争是什么原因,战争是什么原因磕头。”亚当斯觉得鸦片战争爆发是什么原因

    A.中英政治规范上的对立B.中英外交礼仪规则冲突

    C.中英意识形态分歧明显D.中英贸易地位的不对等

    55.在《南京条款》的下列条约中,对后来中国民族经济的进步风险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巨额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5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额尔金看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如此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致使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权势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57.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款》,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大家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③法国:伙计,大家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大家目前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8.鸦片战争将来,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类变化

    A.说明原有些官僚体系需要否定B.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C.标志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进步

    59.《马关条款》中的哪一内容最能反映出列强侵略意图变化的需要

    A.赔款日本军费B.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C.开辟内河新航线D.商品运销中国大陆免收中国大陆税

    60.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A.摆脱不了*思想的*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D.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文字变革

    第Ⅱ卷

    需要注意的地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卷卷上。

    6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社会政治规范历程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的不同区域,社会政治规范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常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规范与它们对后世政治规范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2、“凡未经议会赞同,以国王*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推行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用而征收资金,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法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3、“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是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是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根据手续选举之。”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源于哪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常识,剖析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进步产生的相同影响。

    62、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古时候中国规范革新,国家兴盛,而近代中国则被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规范?汉、唐在选官标准上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材料二如图

    依据图1、图二的条款内容,说明两次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哪些变化试剖析这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高中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ABBCADBBDCCCACB

    题号161718192024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BDDABCBACDBDDB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答案DCBADACDBDCDCDB

    题号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

    答案CCCABADCBDABBBA

    61.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规范;雅典:奴隶制城邦*政治

    影响:秦朝: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规范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大和健全。

    雅典:为近现代西方*政治规范奠定了基础。

    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

    不同:材料二是君主立宪制;材料三是总统共和制。

    相同影响:有益于两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进步;使英美两国进步成为世界性大国。

    62.

    汉代察举制;唐代科举制。标准变化;汉代以才能和品德为标准;唐代以才能为标准。*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大。

    变化:由东南沿海深入到整个沿海区域。

    影响:中国大门进一步被打开,愈加便利了列强倾销产品、掠夺材料、劳动力;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产品经济的进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