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的同学们,当你们满怀憧憬踏入高中学习的崭新征途,高中一年级语文就像一位贴心又渊博的领航员,已就位静候。智学网整理了20篇语文要点,步步为营,伴你夯实根基,透彻领悟,帮你自信遨游语文常识瀚海,稳稳迈出高中语文学习的铿锵节奏。
1.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一
举:①愿举国为内臣
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③杀/人如不可以举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⑤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
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⑦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⑧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2.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二
见①秦王必喜而见臣
②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④图穷而匕首见
⑤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⑥而其见愈奇
⑦汝真女子之见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3.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三
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
②敝人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敝帚自珍
4.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四
鄙:①越国以鄙远
②蜀之鄙有二僧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⑤孔子鄙其小器
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⑦北蛮夷之鄙人
5.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五
1.秦王还柱而走2.要项伯
3.令将军与臣有郤
4.不敢倍德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不可不蚤来
7.距关,毋内诸侯
6.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六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今日往而不反者
6.失其所与,不知
7.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七
典押:把土地和房子押给其他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成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8.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八
彷徨: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颓圮:坍塌,毁坏。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很难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期积累起来的风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9.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九
寥廓:高原空旷。辽阔: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因为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10.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
文言虚词而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今急而求子
朝济而夕设版焉
以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1.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一
1、是寡人之过也。2、以乱易整,不武。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此亡秦之续耳。
12.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二
倒装句1、晋,何厌之有?
2、其无礼于晋。对待晋侯没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
4、王拜送于庭。
5、及宾客知其事者。
13.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三
省略句1、晋军函陵。函陵。)
2、敢以烦执事?来烦劳你。)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人不敢与忤视。
14.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四
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进步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方法,没办法可想。表示事已这样,再要挽回已是没有办法。
15.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五
1、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2、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3、焉用亡郑以倍邻:为何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4、唯君图之:期望你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
5、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赖其他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我们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6.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六
1、横七竖8、形容纵横杂乱。2、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飞速。
4、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5、十分出色:比喻事物不平凡。
6、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17.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七
对联: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国内特有些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的入门知识: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
对联的基本需要: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上下联相同地方用字不可以重复;词性、类型相当;结构相似;围绕同一主题;仄起平收。
18.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八
1、终已不考虑:一直不回头2、唯大王命之:所有听从大王的吩咐
3、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
4、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今得而闻教:而今才听到的指教
6、乃为装谴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7、与之同命:与他同生共死
19.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十九
1、沛公安在:沛公在哪儿?2、按剑而跽:握着剑,跪着身子
3、沛公奉为寿,约为婚姻:沛公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4、窃以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觉得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
5、大行不考虑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0.高中一年级语文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二十
1、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块去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可以好好回来复命的,是没用的小子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也:樊将军由于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我们的事而伤害了有德行的人的心意。
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庙:想全国上下做秦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提供赋税和郡县一样,只须能奉守先王的宗庙。
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宰相,占有全部珍宝
6、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营里没用来助兴的,请让我来舞剑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