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三复习笔记

点击数:540 | 发布时间:2024-12-18 | 来源:www.rcyhyy.com

    学地理不能离开要点的总结,地理是文科要点多而复杂。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三复习笔记》,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三复习笔记 篇一


    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2、确定太阳高度:

    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值出目前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目前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渐渐减小。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渐渐减小。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1日的24点,也是后1日的0点。

    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2.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三复习笔记 篇二


    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原因有:太阳辐射、大方运动、地面情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未必全受这类原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应该注意判断主导原因是什么。

    太阳辐射:

    ①使得不同纬度区域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一样的温度带,如热带、_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②是同纬度区域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下垫面: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国内性气候;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由于下垫面是大方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大方环流:

    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区域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②通过风靡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天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天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

    ③通过充气压力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区域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质,改变大方中水汽、CO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致使CO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3.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三复习笔记 篇三


    河流搬运能力减少,促进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容易见到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减少,很多物质堆积下来,又有益于河流改道。伴随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伴随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进步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来自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区域,河流下蚀用途减弱,侧蚀用途加大,河流总是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同意沉积。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块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区域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用途,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因为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哪个方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块,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4.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三复习笔记 篇四


    1、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成长不能离开太阳

    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方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方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

    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

    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遭到影响甚至中断;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区域产生漂亮的极光;

    很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5.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三复习笔记 篇五


    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依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方环流有哪些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要紧原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征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进步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定义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