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测试考试试题

点击数:698 | 发布时间:2025-02-16 | 来源:www.p5999.com

    生命,需要大家去努力。年轻时,大家要努力训练我们的能力,学会常识、学会技能、学会必要的社会经验。机会,需要大家去探寻。让大家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大家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愈加精彩的生活。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测试考试试题》,期望可以帮到你!


    1、单项选择题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B.荒漠土

    C.红壤D.紫色土

    3.现在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B.气候愈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D.水土流失加重

    1~3.分析依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坐落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国内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国内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A2.C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原因是

    A.纬度地方B.海陆地方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4~5.分析先查询基带所处纬度地方、海陆地方及在充气压力带风带中的地方,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000米以上,断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断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4.A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种类依次是

    A.温带国内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国内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7.与图中丁气候种类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B.宜昌

    C.济南D.合肥

    6~7.分析第6题,据图剖析,甲图降水量稀有,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质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国内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极少,十月~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非常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依据蒸发量及降水量,可知丙、丁分别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A正确。第7题,图中丁气候种类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中长沙、宜昌、合肥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济南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6.A7.C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8~10题。

    8.与自然带A形成无关的是

    A.受暖流影响B.受赤道低压控制

    C.受地形抬升影响D.受东南信风影响

    9.自然带A→B→C的更替表现为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10.与图中降水特点相同的点是

    A.B点B.C点

    C.D点D.F点

    8~10.分析第8题,A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此处纬度较高,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非地带性原因影响,如洋流、坡向等,与受赤道低压控制无关。第9题,A→B→C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再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第10题,图中降水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且集中于南半球冬天,四点中的F点为地中海气候,最符合题意。

    答案8.B9.A10.D

    如图为国内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剖析,提出了不一样的怎么看。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垂直带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由于山麓地面高度不同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由于西坡比较湿润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导致的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导致的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12.对山体地方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北方半湿润区域

    B.地处西北干旱区域

    C.坐落于湿润河谷一侧

    D.坐落于干热河谷一侧

    11~12.分析第11题,从图中看出,该山东坡、南坡的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山体相对高度大,因而带谱比西坡、北坡复杂,故选项①正确;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由于西坡比较干燥,故选项②错误;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由于北坡是阴坡,气温低,故选项③正确;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由于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故选项④错误。第12题,该山体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坐落于南方湿润区域,但在常绿阔叶林带以下还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带,说明该山体坐落于干热河谷一侧,故D项正确。

    答案11.B12.D

    读53°N某地附近有关等值线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P地地势高于Q地

    B.P地气温低于Q地

    C.P、Q两地海拔相同,气温相同

    D.Q地具备较明显的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14.导致P、Q两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原因是

    A.洋流B.坡向

    C.大方环流D.太阳辐射

    13~14.分析由等值线图可以看出P地与Q地海拔高度相同,但P地气温低于Q地,降水多于Q地。两地降水差异主如果因为该地地处西风带,岛屿西侧坐落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东侧坐落于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13.B14.B

    下图是国内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

    16.图中四座山地自然带谱最丰富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17.甲山脉以北的河流与甲山脉以南的河流相比,不一样的水文特点是

    A.含沙量小B.雨水补给为主

    C.有结冰期D.汛期出目前夏天

    15~17.分析第15题,常绿阔叶林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图中只有秦岭有该自然带的分布,但秦岭没荒漠带和冰雪带的分布。这就需要从熟悉的山地入手,剖析对比后再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第16题,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丰富。第17题,秦岭是国内要紧的地理分界线,应熟记其地理意义。其中之一是1月0℃等温线,山地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故C项正确。A项,秦岭以北河流流经水土流失紧急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B、D两项,秦岭南北两侧的河流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均有夏汛。

    答案15.B16.A17.C

    2024年十月25日21:42图中A岛西部发生里氏7.3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结合下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图中巴厘岛的气候叙述错误的是

    A.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气温年较差小D.5~9月较为凉爽

    19.国内的一批救灾物资从广州出发到地震灾区,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沿途看到大面积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A岛上河流海量,航运价值大

    C.A岛上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D.A岛东北部的海峡风大浪高

    18~19.分析由图中经纬度和岛屿的形状可以看出A岛为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附近岛屿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第18题,巴厘岛坐落于南半球,5~9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此时巴厘岛虽为热带雨林气候,但较为凉爽。A项为热带草原或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故A项错误。第19题,由国内广州到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一共有3种气候,即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而A项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故A项错误。A岛上虽河流海量,但大多短小流急,航运价值低。A岛东北部的马六甲海峡长期受赤道低充气压力控制,大方以垂直运动为主,为赤道无风带。A岛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由于高温多雨的气候,有机质分解快,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答案18.A19.C

    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区域气候种类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

    21.乙地气候的成因主要

    A.受季风环流影响B.受地势影响

    C.受纬度影响D.受西风带影响

    20~21.分析依据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可知甲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乙为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0题,德干高原坐落于北半球,是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坐落于北半球,是温带季风气候;伊朗高原坐落于北半球,是温带国内性气候。第21题,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主如果长期受西风带控制。

    答案20.B21.D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如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完成22~24题。

    22.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23.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减少B.在副热带区域

    C.在降水量大的区域较高D.在南半球低纬度区域最低

    24.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样

    B.南半球中纬区域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样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区域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22~24.分析第22题,依据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以判断表示气温的曲线是②;再依据降水的分布具备赤道最多,温带区域较多,副热带区域较少的特征,可以判断表示降水的曲线是③。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第23题,依据上题的判断①是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年平均雪线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所以随纬度增高而减少的说法是不对的;赤道区域降水最多,但雪线高度并不;南半球低纬度区域雪线高度最低的说法也是不对的;在副热带区域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该题的答案是B。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高纬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样;南半球中纬度区域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并非一致的;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更不是一致的;北半球高纬度区域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的说法也是不对的。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

    答案22.A23.B24.A

    25.国内甲、乙两地均坐落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

    D.甲地气候的形成主如果充气压力带、风带交替控制

    分析由图判断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地降水也多于乙地。甲、乙两地均坐落于29°N附近,但乙地气温只有16℃左右,夏天的平均气温也都较低,应坐落于高原山区。甲地最冷气温约为8℃,年降水较丰富,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C

    2、综合题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剖析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是什么原因。

    P、Q两城市都坐落于沿海,但气候差异非常大,请剖析形成是什么原因。

    图中Q河水能丰富,剖析其缘由。

    分析解答此题的首要条件是定位图中的地点。依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情况可确定图中地区为南美洲。然后依据等温线、等高线分布状况,结合影响气候的原因剖析气候差异是什么原因。

    答案受寒流和山地的影响,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P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天受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天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Q地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天低温少雨,夏天高温多雨。

    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由高原流入平原,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27.读下问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国内东岸森林种类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原因是________。

    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国内东、西两岸,分不要说出它们对应的气候种类、气候特征及成因。

    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剖析能力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气候种类及自然带的分布,即可作答。

    答案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区域;横贯国内东西。

    大热量

    国内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国内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天温和多雨,夏天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降低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调节功能降低;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等。

    28.依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埃及的亚历山大、伊拉克的巴格达、国内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坐落于北纬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异。

    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海四城市的名字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

    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城市名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城市名字

    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异,并剖析其缘由。

    分析第题,从图文资料得知,四个城市皆在30°N附近,应在亚热带。影响气候的两个要点为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应该“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拉萨地势高为高山气候,各月气温皆低于另外三个城市,其他三个城市气温差别不大,确定气候种类着重点在降水上。亚历山大是“冬雨型”,应为地中海气候;巴格达为“少雨型”,应为热带沙漠气候;上海为“夏雨型”,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第题,上海的降水最多,为夏雨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天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拉萨的降水较少,为夏雨型,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巴格达的降水最少,为少雨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风靡下沉气流,非常难形成降水。亚历山大的降水较多,为冬雨型,地中海沿岸冬天受来自大西洋的风靡西风影响,降水多于夏天。

    答案

    城市名字上海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

    降水差异情况:从四个城市的降水量看,上海最多,亚历山大和拉萨次之,巴格达最少。在降水季节分配上,上海和拉萨降水集中在夏天,亚历山大降水集中在冬天,巴格达则终年干燥少雨。

    降水差异缘由:

    上海坐落于亚欧国内东部,东临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天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亚历山大坐落于地中海沿岸,冬天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降水集中,夏天受副热带高充气压力的控制,干燥少雨。

    拉萨坐落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居于内陆,全年降水较少。但夏天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通过垭口、谷地带来肯定的水汽。

    巴格达坐落于西亚,受副热带高充气压力控制,且很难得到海洋水汽的调节,因此终年炎热干燥。

    29.下面为美国西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判断旧金山的气候种类,并剖析该地气候进步农业的不利条件。

    结合所学常识剖析洛杉矶与旧金山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缘由。

    分析依据气温及降水分布图可判断旧金山和洛杉矶均为地中海气候,但因为旧金山纬度偏北,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故降水较丰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夏天农作物成长旺季时,水源不足。

    答案地中海气候。水源不足。

    洛杉矶年降水量小于旧金山。缘由:旧金山纬度高,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雨季长,降水较丰富。洛杉矶相反。

    1、选择题

    合理保护和借助地下水是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要面对的一个要紧问题。下图为“泉城济南泉水补给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某年春天,济南趵突泉水位持续减少,其缘由不可能是

    A.春天降水量偏少

    B.农业在春天播种季节用水量大

    C.南部山区植被破坏紧急

    D.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行,改变了泉水的补给种类

    2.依据图中信息和水循环原理常识,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A.城市污水是致使趵突泉水质变坏的重要原因

    B.城市地面硬化,致使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

    C.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致使城市内涝

    答案:1.D2.C

    分析:第1题,趵突泉水位持续减少可能是因为当年春天降水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也会因为人类过度用水,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位减少与南水北调没关系。第2题,从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坐落于南部山区,若补给区遭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干扰到趵突泉地下水位的高低。只有地下水位上升,趵突泉才大概喷涌,因此保证趵突泉持续喷涌的各种手段都是为了提升地下水位。

    读下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大方降水B.沙漠凝结水

    C.冰雪融水D.湖泊水

    4.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般特点有

    ①流量较平稳,无明显的汛期

    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目前夏天

    ③冬天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

    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3.C4.B

    分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此区域坐落于国内西北区域,该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第4题,该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基本一样,表现出水量变化的连续性、较平稳、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与高温期一致、冬天有断流现象等一般特点。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⑤仅表示地表径流

    B.水得以循环的动力主如果地球内部的热能

    C.在①~⑤水循环过程中随着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

    D.人类只能影响图中的④环节

    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是什么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入支出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用途的循环运动,但不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用途,但不可以起吸收和转化有哪些用途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答案:5.C6.A

    分析:第5题,⑤不只表示地表径流,还表示地下径流,故A错;水得以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故B错;人类不只能影响降水环节,还能影响地表径流等其他环节,故D错。第6题,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故③错;水循环可以吸收和转化太阳能,故④错。用排除法可知选A。

    7.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示意“图1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M湖平均水位的月份是

    A.1月B.4月

    C.6月D.十月

    答案:D

    分析:M湖流入大于流出是5~9月,11月到次年3月是流出大于流入;M湖蓄水是在5~9月,到十月水位达。

    8.据有关统计,近年来台湾岛水资源蒸发和入海两项损失数目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缘由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下渗速度快,地下径流量大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天多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分析:台湾水资源蒸发量大与地处低纬区域、气温高有关。入海水量大与岛上地形多山,河流流速快,步骤短有关。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非常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非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下图,回答9~10题。

    9.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人工提水

    10.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用途的时间是

    A.2月~6月B.5月~9月

    C.8月~12月D.11月~次年4月

    答案:9.C10.D

    分析:第9题,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在丰水期湖泊水位超越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丰水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达成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降低,水库放水用于灌溉。第10题,结合上题剖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用途。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要紧用途的风带是

    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12.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在②洋流影响下,国内沿岸区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③洋流影响,国内东部降水增加

    D.④洋流有益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答案:11.D12.C

    分析:第11题,由图可知该洋流坐落于副热带海区,且为逆时针方向流动,应为南半球。④为西风漂流,是由南半球西风带吹拂形成的。第12题,①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用途,又因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因此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分布狭长,跨纬度范围广。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用途。

    2024年8月29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该次地震震中地方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震中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暖流,增温、增湿用途

    B.寒流,降温、增湿用途

    C.暖流,增温、减湿用途

    D.寒流,降温、减湿用途

    14.图示四处海域有渔场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13.A14.D

    分析:第13题,此次地震震中坐落于日本东南,该处海域受日本暖流影响,对沿岸气候具备增温、增湿用途。第14题,④海域坐落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世界渔场北海道渔场。

    读图,完成15~16题。

    15.依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征可知,该海区

    A.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16.M洋流可能出目前图2中

    A.丁处B.丙处

    C.乙处D.甲处

    答案:15.C16.A

    分析:第15题,据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温度越高,所以为南半球,A、B错误;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所以M处的洋流向南流,即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故C正确。第16题,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圈里大洋的西岸为暖流,且该洋流坐落于南半球。

    愈加多的国家和区域看重水的拦蓄和借助。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国内西北干旱区域采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据此回答17~18题。

    17.对雨水的积存,主如果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

    A.水汽输送B.蒸发

    C.降水D.径流

    18.以色列为了增加水资源,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是节流手段的是

    A.在沿海区域使用海水淡化

    B.合理开采地下水

    C.使用滴灌手段进步农业

    D.雨季时将雨水采集起来

    答案:17.D18.C

    分析:第17题,把雨水积存起来,降低了雨水的下渗和汇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雨量,影响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第18题,使用滴灌技术,节省了农业灌溉用水,是节流手段;其他三项都为水资源的开发,是开源手段。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伴随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19~20题。

    19.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第一借用的洋流是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点方面表现为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答案:19.B20.B

    分析:第19题,图中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围区域。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坐落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第一借用的洋流主要为墨西哥湾暖流,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第20题,甲地坐落于欧洲西部,自然环境深受海洋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对河流水文特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量丰富、流量稳定,故B项正确。甲地河流没结冰期,而含沙量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等很多原因有关,故A项错误。落差大小、流速快慢主要受地形原因的影响,与海洋的影响关系不大,故C、D项错误。

    2、综合题

    21.下图是国内“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缘由的异同。

    剖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是什么原因。

    总结该河的主要水文特点。

    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降低,甚至出现夏天断流的现象,请剖析其缘由。

    答案:相同点:影响原因均为气温。

    不同的地方:甲汛期是春天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天冰川融水所致。

    4、5月份,伴随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降低,补给河流的水量降低;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流量较小。

    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目前夏天和春天,冬天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分析:第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坐落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有关,则影响原因为气温。第题,河流径流量降低与补给水源降低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如果冰雪融水。水文特点注意总结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剖析即可。第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降低,必与全球变暖致使冰川降低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

    22.海雾大多是由于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总是拥有如此的大方环流条件,比较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原因。

    简述P地冬天多降水的重要原因。

    图中海域有一世界的大渔场,试剖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P地冬天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天多降水。

    北海道渔场坐落于温带的国内架海区,又坐落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配方多。

    分析:第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题,从风靡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第题,图示海域有些北海道渔场,坐落于温带浅海国内架海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配方多。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内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国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国内有10个省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存活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

    材料三中国七大水系中,现在绝大多数河段污染紧急,86%的城市河段水质常见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紧急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从以上材料可看出,国内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剖析国内华北区域春旱的自然缘由。

    上海地处国内水资源丰富区域,现在也出现了紧急的水资源问题,可以采取的合理手段有什么?

    答案: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水污染紧急。

    春天气温回升,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没到来。

    增强节水意识;进步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变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省用水,降低浪费。

    分析:由材料一可知国内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所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由材料二可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由材料三可知水污染紧急。国内华北区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天,季节变化大,春天时雨季还没到来,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使得该区域春旱紧急。解决水资源问题主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剖析考虑,言之有理即可。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国内水资源丰富区域,该地水资源短缺主如果因为水污染引发的,所以要防治水体污染,改变长江、太湖的水质;针对水资源短缺还应当增强节水意识;进步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节省用水,降低浪费。

    24.读下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洋流名字。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处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的是哪一处,缘由是什么?

    ③处的洋流和丙处的洋流对沿岸的气候有哪些不一样的影响?

    有一艘轮船从国内的上海出发,驶往美国的洛杉矶,借用什么洋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

    答案:①墨西哥湾暖流②加利福尼亚寒流

    ③东澳大利亚暖流④西风漂流

    甲处。缘由是两海域尽管纬度相同,但甲处有暖流经过,而乙处有寒流经过。

    流经③处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的气候有增温增湿有哪些用途;流经丙处的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有哪些用途。

    借用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可以加快航行速度。

    分析:两海区若纬度相同,其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看流经该海区的洋流是暖流还是寒流,若有暖流经过,则温度偏高,反之就偏低。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