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考试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样高二是这个长跑的中段。与起点相比,它少了很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很多的掌声、加油声。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中二年级地理必学一要点整理》,学习路上,智学网为你加油!
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年恒星日
角速度平均1°/日日前点快远日点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现在是23°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减少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减少方向减少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减少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4、光照图的判读
判断南北极,一般用于俯瞰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5、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近日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应该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6、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1、大方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低层大方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大方的垂直分层
高度温度大方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方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益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
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2、大方热力用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
吸收用途:具备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用途: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用途越强,在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非常高
散射用途:具备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方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因为大方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用途强,所以地面辐射大多数都是被大方吸收
②大方逆辐射是大方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哪个方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用途
3、大方的热力情况
热力环流: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方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凸起
大方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原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用途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一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4、全球性的大方环流
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充气压力带和六个风带,充气压力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讲,夏天向北移,地方偏北;冬天向南移,地方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方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
区域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种类温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充气压力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天西北风东北风
夏天东南风西南风
5、容易见到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暖锋
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点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充气压力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充气压力降低,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目前锋后降水一般出目前锋前
大方举例:北方夏天暴雨,冬春天大风,寒潮,沙尘暴
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反气旋
充气压力低充气压力高充气压力
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向四周辐散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气候的形成因子
①不同气候种类的气温特征
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区域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区域高
l同一纬度地带内,因为下垫面不同,不同地址的气温情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国内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气候种类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国内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种类的降水情况
l赤道区域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长期干旱
l国内的西岸有两种状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区域,夏天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天因为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区域,终年风靡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国内的东岸,以亚欧国内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天受来自国内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天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国内的内部,以亚欧国内为例,终年受国内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两极区域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气候的种类
主要10种气候种类的判断
步骤依据原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种类降水量的年内分配状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带*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国内型气候
冬雨型*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七:大方环境保护
全球变暖
缘由: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是什么原因:①很多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风险: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情况和干湿情况,致使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手段:①提升能源的借助技术和能源借助效益,使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大国际合作
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缘由:除去自然缘由以外,主如果人类用制冷设施排放的氟氯烃
风险:①风险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导致破坏
保护手段:降低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大国际合作
酸雨
定义:大家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很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风险: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风险森林和农作物成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手段: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手段是降低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国内已经采取了进步洁净煤技术、清洗燃烧技术等手段来控制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