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点击数:335 | 发布时间:2024-11-23 | 来源:www.huilaomo.com

    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上学的时候,说起要点,应该无人不熟知吧?要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常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1.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一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每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种类:包含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含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保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容易见到的形式。

    2.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二


    河流搬运能力减少,促进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容易见到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减少,很多物质堆积下来,又有益于河流改道。伴随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伴随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进步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来自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区域,河流下蚀用途减弱,侧蚀用途加大,河流总是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同意沉积。假如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块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区域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用途,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因为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哪个方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块,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3.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三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依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征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方圈、水圈和生物圈。

    4.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四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因为地球内部的常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遭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因为地震波在不一样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借助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准测量,“_”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肯定深度发生忽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忽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第一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忽然降低,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忽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来划分的。

    5.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五


    大方的热力用途

    1)热力环流: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方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凸起

    2)大方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原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用途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一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6.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六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水平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方、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方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种类:

    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遭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可以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7.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七


    光照图的判读办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8.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八


    判断南北极,一般用于俯瞰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9.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九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近日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2)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应该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10.高中一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要点 篇十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国内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