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是成绩分化的分界线,成绩两极分化紧急,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同学之间的差距开始渐渐拉开。高中一年级成绩非常不错的同学可能高中二年级成绩并不理想,而有的同学却可以成为黑马。因此称之为分界线并不为过。一旦被其他人在这个时候甩下,再想赶上可能就要费数倍的力气,因此大家需要看重这一年的蜕变。下面是智学网为大伙带来的《高中二年级地理出色教材五篇》,期望可以帮到你!
1.高中二年级地理出色教材
1、地形、地势不同与联系
怎么样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
描述地形有三个步骤:
1、简单描述地势
2、描述地形
3、描述第二步地形的分布状况
另:有某些参考资料,还需要描述海拔等
应用:怎么样描述福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2、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通过表格剖析国内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地形区
考虑:国内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情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进步有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西高东低,有益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
深入中国大陆
决定了国内很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益于交流国内的海陆交通,又便于国内东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
因为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尤其是1、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不利影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打造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考虑:国内地形对气候、经济的进步有哪些影响?
、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利于进步多种经营
、山地的迎风坡,有益于地形雨的形成并富水力但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紧急
、国内冬天多偏北风,夏天多偏南风,东西向的山脉对寒冷的偏北风有削弱用途,成为要紧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
以北:冷月低于0°C暖温带降水小于800mm
以南:冷月高于0°CXX热带降水大于800mm
、很多山区降水少,干旱面积广,不利于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读中国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
需要学生学会800E、900E、1000E、1100E、1200E、1300E和北回归线、300N、400N、500N经过的地形单元
3、主要地貌种类
纵横交错的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祁连山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等
四大高原
确定四大高原的地方
考虑:四大高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四大高原地方和特点表格对比
四大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地方
考虑:四大盆地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四大盆地地方和特点表格对比
三大平原
确定三大平原的地方
考虑:三大平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三大平原地方和特点表格对比
4、地质灾害
略略
地区地理第126至128页能力提高练习
2.高中二年级地理出色教材
教学目的:
1.知道中外景区的景观特点,掌握从地理角度剖析其特征与成因。
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掌握从外观结构和形成缘由两方面赏析旅游景观。
教学重难题:
重点:各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形成缘由
难题:各景区的形成缘由
教具筹备: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
教学办法:案例剖析法、对比剖析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1、黄山风景名胜区
通过黄山景区示意图介绍黄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及其地方。
1.地方:黄山风景区坐落于国内安徽南部。
2.景观特点: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国内海量名山风光之大成。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国内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用途和外力用途一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奇松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松和石相互依存而形成绝妙佳境。
探究活动:剖析黄山松之奇与什么存活环境特征有关?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以下常识: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些树种,成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悬崖峭壁的存活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质,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进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怪石
怪石成因:第一是黄山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岩体坚硬,但垂直节理发育,表面易发生球状风化;第二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之步移景异,妙趣横生。
云海
黄山云海的动态美、朦胧美,呈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目前云海之中构成了一幅朦胧美的画卷,美在天边、美在眼前。
探究活动:剖析黄山多云海的形成缘由。
点拨:黄山云雾多是什么原因由特殊的自然条件导致的。黄山是XX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除此之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与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黄山温泉成因:黄山的花岗岩体庞大,深厚且断层发育,节理发育使地下热能沿断裂处释放,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总结:黄山四绝
现象成因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些树种,成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正所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奇异的姿态闻名于天下。黄山松存活于高峰悬崖之上,那里岩石坚硬,土壤贫瘠。然而,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存活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质,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进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怪石古人曾留下如此一副对联,极言黄山峰石的奇绝:“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黄山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前人谓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总是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用途而形成的。云海“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黄山一年之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10日九云烟”“山色去来云”之说。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导致的。黄山是XX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除此之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与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温泉与很多名山相比,黄山因有温泉而备受游人喜爱,因此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
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大堡礁纵向分布在离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断续绵延2000余千米。礁区覆盖着澳大利亚国内架大约3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是世界上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地方、分布、成因
⑴地方、分布
①大堡礁坐落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②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地方,温暖的浅海环境合适珊瑚虫繁衍。
⑵成因
形成条件海域环境水温高达2l℃~38℃,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盐度平均3.5%海水明确度高,水面较平静海水浅,阳光充足地质环境地壳缓慢沉积,珊瑚虫骨骼堆积
总结:大堡礁的成因:
①处于热带的纬度地方,温暖的浅海环境合适珊瑚虫繁衍。
②随岛屿下沉渐渐形成。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海底世界
①大堡礁海域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②从大堡礁形成的水域环境和地质环境可知,大堡礁有些分布在水面以下,有些露出水面,但大部分是分布在水面以下非常浅的部位。
③赏析水下景观,只有近距离的观赏才能达到赏析的目的。
大堡礁海区水下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鲜艳靓丽的色彩足以与珊瑚相媲美。
热带风光的国内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考虑国内海南岛附近的南海是热带海区,海中也有珊瑚礁分布。假如有人想在那里打造一个珊瑚礁主题公园,你觉得可行吗?
点拨:学生可以觉得“可行”或“不可行”,只须学生可以说出理由就好。
背景材料:海南岛的三亚大东海——亚龙湾是海南的海滩之一,这里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5.5℃,海水能见度10米以上,海底珊瑚礁保存十分完好,生活着海量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鱼种,属珊瑚礁重点保护区。在亚龙湾的西岛,建有国内第一个以贝壳为主题的展览馆,展厅中展出了世界四大洋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珍奇贝壳和珊瑚。
3、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点:
学会:元阳县坐落于国内云南南部,与云南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
通过图片展示元阳的漂亮和梯田的壮观,云南的元阳梯田景观是居住地风景文化的典型例子。这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探究活动:依据图文资料,说明元阳修建梯田的地理背景。
说明:第一,地理条件使元阳建梯田成为可能,说明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存活和进步的基础;第二,依据地理条件修建梯田,说明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备主观的一面,需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但改造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第三梯田景观是人地和谐进步的产物。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一样的季节,景观不同。
初春——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
三4月——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不一样的季节,景观不同要把握观赏机会
夏末初秋——一片金黄
冬季——如一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
考虑云南元阳梯田四季景色如何反映了水稻生产的过程?
点拨:反映了播种、成长、收割的生产过程。
3.高中二年级地理出色教材
1、能源概述
1、定义:但凡可以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2、分类:
按形成和来源分类: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热、核能。
③来自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按借助的技术情况分类:
①常规能源:让人类借助多年,目前仍大规模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②近若干年才被借助的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或过去借助过,目前又有新的借助方法的能源,如风能。
按性质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用后仍可更新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能、风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地质用途在亿万年中形成的,开采将来,短期内没办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矿产资源借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手段
1、存在的问题: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导致矿产资源的浪费甚至枯竭,废弃物处置不当,使环境遭到污
2、解决手段:合理开发和借助,加大勘探,跨地区调配,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资源的借助率,拓展矿区土地复垦等。
3、世界能源问题
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区域差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以俄罗斯、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为代表。南半球常规能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南非、澳大利亚等。从大体上来讲,进步中国家能源的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而发达国家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存在着紧急的不平衡性和不合理性。新能源的开发和借助现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以核能为例,美国发电总量,法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能所占比率。国内核工业经过20多年的进步,获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升,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现在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世界上能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为数甚少,主要有俄罗斯、加拿大和英国。中东是世界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主要出口到西欧、美国和日本,其中绕道好望角的海上航线被西方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因为石油比煤炭更容易运输,更容易用,发热量更高,而且基本是无灰燃料,所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现在是以石油为主,以后还是以石油为主。中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以后还是以煤炭为主,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开采和用都比较便捷。而石油储量有限,除去可作为燃料,更应作为化工材料。
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现在能源消费构成中都是以常规能源为主。但对于中国来讲,除去继续维持和发挥煤炭的优势以外,还应大力开发水力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新能源,以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促进经济的迅速、良性进步。
4、关注国内现在的能源问题
近几年国内经济进步非常快,2004年国内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问题成为国内经济进步的要紧问题。国内现在不只1/3以上的石油消费需要进口,而且因为生产进步对电力的需要过大,致使电力需要出现较大缺口,为弥补电力供给不足,缓解近两年的电荒,各地纷纷增加了发电机组和发电量,增加了对电煤的需要,从而使煤价不断上扬。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发能源、保护资源已成为国内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缓解国内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进步的矛盾,需要立足国内,提升能源资源借助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省并举,把节省放在第一”的方针;二要抓紧拟定专项规划;三要大力进步循环经济;四要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五要大力主张节省能源资源的生产方法和消费方法,加快建设节省型社会。另外,还要积极拓展“能源外交”,从多途径拓展国内的能源提供。
4.高中二年级地理出色教材
1、结合实例,知道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知道地理信息管理软件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知道数字地球的意思。
伴随社会的进步,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进步带来了好的机会,同时也是高考考试的必考试知识点,因此应该高度看重该节内容。
常识与技能
1、知道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管理软件的原理,与数字地球的意思。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管理软件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办法
1、运用资料剖析问题和图表对比办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管理软件的原理,与数字地球的意思。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管理软件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管理软件的原理,与数字地球的意思。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管理软件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比较法、图示剖析法、图示法等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在地区的研究中不只有定性的研究办法,还有定量的研究办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区进步的研究中发挥着愈加要紧有哪些用途。今天大家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常识及其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1.定义:指获得、管理、剖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包含: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管理软件
3.应用——广泛应用于地区地理环境研究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管理软件等。获得管理剖析应用RSGPSGIS地区地理
自然灾害防御测试国土开发规划
2、遥感
1.定义: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借助肯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重点装置——传感器
⑴用途: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同意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⑵工作原理:地面物体的类型、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特征:
①精度高、水平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在地区地理研究中,遥感已成为要紧的方法和办法。传统的工作办法常常是从点、线实地观测入手,渐渐过渡到面上的剖析研究。运用遥感技术,则可以第一从面上的地区剖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如此,不仅能够提升研究工作的精度和水平,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升效率。
②遥感信息作为要紧的信息源,为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进步,提供了条件。
地区地理环境研究的首要条件是获得地理信息。比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
5、应用范围: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范围。
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范围。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案例介绍:
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区域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借助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区域洪灾状况进行监测,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方位的资料,给抗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地区地理环境研究的首要条件是获得地理信息。比如,将多次或逐月、逐年的遥感影像图叠加,就可反映城市的扩张、海岸的侵蚀、湖泊的消长,等等。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范围。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除去以上介绍的森林失火、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很多方面。而且国内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地位。
阅读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知道如下问题:
1.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含上地资源调查、土地借助近况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与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2.遥感在土地资源与土壤调查中应用广泛。
3.作物估产是体现遥感在农业方面综合应用的例证。
考虑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备什么特征?点拨: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5.高中二年级地理出色教材
1、教程剖析
1、本节教程所处的地位和用途: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定义及分类;
二是剖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2、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能
1、知道产业转移的定义、分类。
2、运用实例剖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过程与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掌握与别人合作,剖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3、重点、难题
重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难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2、学情剖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关常识,有了地区联系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常识储备,又对地区剖析、地区进步规划的一般办法知道一些,这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肯定的基础。
学生对产业转移现象有肯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历程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考虑,敢探究,进而使学生掌握用地理的思维方法进行剖析和表达。
3、教学办法及学法指导
更好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理念依据案例教学的特征主要使用小组讨论、角色饰演等参与式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会学”达到“掌握”的目的。
4、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引入
新课学习
1、实例剖析明确定义
实例剖析:
1.日本汽车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技术,市场
2.服饰,制鞋企业的转移————劳动力
学生结合教程,讲解产业转移的定义
2、比较剖析区别种类
生结合教程分清种类:国际产业转移和地区产业转移
3、剖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主要原因:劳动力、内部买卖本钱、市场
其他原因:国际经济形式变化、原生产地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
4、课堂活动
课堂小结:
概括,并强调:不同地区因为区位条件、资源情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状况不同,经济进步水平不同,在产业转移中所处的环节、地位、产业转移的影响原因等方面势必存在差异,因而在剖析不一样的案例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