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任何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物理需要讲究办法和方法,更要掌握对要点进行总结整理。
1.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一
物体因为运动而具备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
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况的物理量。
动能和动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未必改变;动能改变,动量肯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
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2.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二
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B:磁感应强度,F:安培力,I:电流强度,L:导线长度}
3.洛仑兹力f=q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f:洛仑兹力,q:带电粒子电量,V:带电粒子速度}
4.在重力忽视不计的状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状况:
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有哪些用途,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F向=f洛=mV2/r=mω2r=mr2=qVB;r=mV/qB;T=2πm/qB;
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
解题重点: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
3.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三
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通常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维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剖析静电现象
剖析摩擦起电
剖析接触起电
剖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产生或消失。
4.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四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L:有效长度}
3)Em=nBSω{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ω:角速度,V:速度}
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正对面积}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借助感应电流方向断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
5.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五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外观没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非绝对的,有的晶体在肯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
2、单晶体多晶体
假如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如此的晶体就是单晶体。
假如整个物体是由很多凌乱不堪的小晶体排列而成,如此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的微观结构:
固体内部,微粒的排列很紧密,微粒之间的引力较大,绝大部分微粒只能在各自的平衡地方附近做小范围的无规则振动。
晶体内部,微粒根据肯定的规律在空间周期性地排列,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状况不同,正因为这个缘由,晶体在不同方向上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物理性质。
4、表面张力
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用途: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备缩短的趋势。
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6.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六
1、焦耳定律
1.概念: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意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电热。
3.适用条件:任何电路。
2、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在肯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意义:电阻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率的办法。
3.适用条件: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与的电解液。
3、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成反比。
2.意义:电流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办法。
3.适用条件:金属、电解液。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7.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七
1、依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借助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置等。
3、借助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很多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方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预防静电的主要渠道:
防止产生静电。如在可能状况下使用困难产生静电的材料。
防止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8.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八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着落温度、增大压强或有利于化学安稳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高压既有益于安稳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施的需要也高,故压强不可以特别大。
(2)反应进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离别出去,能维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安稳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合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到达高实际转化的比例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当寻觅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合安稳实际转化的比例的反应条件:一样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采取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9.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九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部分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样指N(C)≤4]醇、(醚)、醛、(_)、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备特别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溶剂,既能溶解很多无机物,又能溶解很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医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反应速率。比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升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高中化学选修5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愈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取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取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些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含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含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10.高中二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 篇十
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研究办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曲线运动的分类:协力的性质
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剖析,所受协力的特征: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3向心力的公式
平抛运动
1、受力剖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