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学生非常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要紧的生活选择,是不是考虑了解了?这对于没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怎么样度过这要紧又紧张的一年,大家可以从提升学习效率来着手!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要点汇总》,期望你好好学习,圆金色6月梦!
1.高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要点汇总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善假于物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輮以为轮
7.輮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
9.金石可镂
2.高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要点汇总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常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着,借用。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由于用心。比如:用心一也。
今义:念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
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
古义:达到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赖
3.高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要点汇总
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高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要点汇总
1、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
2.既来之,则安之
3.远人不服而不可以来也
2、特殊句式
1.何以伐为
2.无乃尔是过与
3、重点实词讲解
1.无乃尔是过与
2.是社稷之臣也
3.何以伐为
4.陈力就列,不可以者止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6.且尔言过矣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5.高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要点汇总
一词多义
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
数罟不入洿池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扶苏以数谏故
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系向牛头充炭直
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驴不胜怒,蹄之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百发百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兵
非我也,兵也
穷兵黩武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草木皆兵
6.高中三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要点汇总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4樊哙从良坐
5从此道至吾军
6弟走从军阿姨死
7其从如云
8欲不可从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2可以实惠从事,何必禀我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思而不学则殆
当
1木兰当户织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有大石当中流
4北邀当国者相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8犯法当死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于是废先王之道
5伐无道,诛暴秦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臣之所好者,道也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10故园哪个道有书来
11道之以政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总是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我欤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10此言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