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化学《氨》说课稿

点击数:761 | 发布时间:2025-01-30 | 来源:www.vuixo.com

    苏小霞

    1、 教程剖析

    (1)《氨》是人教版《化学1》(必学)的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内容。是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的第二部分元素化合物常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氨是非金属元素氮的底价化合物,是沿着非金属元素学习思路(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盐)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在日常比教容易见到,要紧的化工商品。

    2、学情剖析

    1、 氨气在日常容易见到,对部分物理性质已经比较熟知。

    2、经过第三章元素化合物学习,已经拥有了继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能力

    3、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有肯定的推理能力和察看能力。

    3、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能

    知道氨的物理性质、作用与功效,铵盐的共性。

    学会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办法

    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现象察看、剖析、推理、及判断的能力。
    通过对氨气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质认识办法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趣实验现象缘由探索,激起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通过氮肥能提升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

    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伯的故事,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4、重难题

    教学重点:氨、铵盐的性质

    依据本节课内容,课标需要确定本节重点。

    教学难题:喷泉形成原理

    借助课堂实验,结合学生生活接触(如我校喷泉)的例子,可剖析得到喷泉工作原理,再结合典例的训练,可突破难题。

    5、 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设计问题,启发考虑;实验探究,突破难题;当令点拨,释疑解惑。

    2、 学法

    自主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讨论。

    6、 教学模式(化学组教学模式-----三步达标)

    自主预习→自主测试→探究讨论→探究训练→课堂小结→课堂测试

    7、课后深思

    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计划达到、时间把握合理,总体来讲比较成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深思:

    1、 成功之处

    ① 线索学习法、归类学习法成功运用。新课程特别重视线索学习法和归类学习法,可以克服大家一直以来觉得“化学方程式记不完”的困惑。只须能将所学物质归类,将反应的原理归类,将所学习对象用线索串起来,就能达到高效。本节所学习的氨气、上节所学习的氮的氧化物、下一节所学习的硝酸、初中所认识的氮气和硝酸盐,形成线索,学生学习既有收获感又不会感觉冗杂。

    ② 学生掌握提纲挈领式学习。本节课是非常有化学特点的一节课,学习物质的性质、认识作用与功效。在后一个环节,由学生来完成课堂小结,既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学习的办法。

    ③ 大胆推断、质疑、辩论,提升认识。学生的预习只能是课本内容的浅显认识,要真的的领会课本的内涵和外延就要认真研读之后考虑、辩论,在本环节,学生能积极提问解决了不少用的问题如⑴易液化如何理解⑵还有气体遇水显碱性吗⑶氨气与其他酸反应有白烟吗⑷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吗⑸氨水的溶质是氨还是一水合氨。经过全班的一同探讨,对所学习的内容的认识更提升了。

    ④结合生活经验,实验现象的察看,感受化学魔力,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本节课所认识的对象在日常学生常常接触,学生兴趣非常浓;借助喷泉实验现象,引发考虑,突破难题;通过化学家哈伯的故事让学生领会化学的价值和魔力,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2、不足之处

    ① 课堂上,能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展示预习成效、探究结果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已经学会。但个别不擅长发言的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学会在当堂并没得到反馈信息,又待于作业和将来训练巩固。

    ②课堂后总结小结时,因为时间不宽裕,没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板书进行点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