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要紧时期,在目前立德树人的年代背景下,德育教育也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要紧内容,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德育教育不止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不能离开学生父母的配合,家校共育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德育教育,但在实质的德育教育中,家校共育的拓展状况并不理想,大多数父母缺少家校共育的理念,觉得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很多教师也对怎么样拓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缺少有效的手段。怎么样通过家校共育来更好地拓展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尝试以下方案:
1.提升父母“家校共育”意识,提升家庭德育效率
如前文所述,目前有不少学生父母对家校共育的认识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多数父母觉得这类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这种意识的缺少使得学校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非常难拓展,也不利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由此,要想更好地拓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父母的“家校共育”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此才能让学生父母主动配合教师的德育教育,可以积极在家对孩子进行德育方面的培养,才更有益于学生德育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于学校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父母提升对“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认识,比如,学校可以按期举办“父母学校”或德育教育方面的讲坛,让学生父母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程度,逐步拥有家校共育的思想,同时也能给父母传授一些在家拓展德育教育的具体办法,为让父母能真的参与学习,学校可设立学分制,每一个父母每学期应当修够规定的学分。班主任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父母会、平常的交流等渠道给学生父母宣传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多方面渗透家校共育的思想,由此打造好的环境,帮助学生父母提升对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认识,更好地在家拓展德育教育。
2.增进家校交流交流,促进家校共育成效
作为小学教师,在拓展德育教育时,要知道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环境,也要知道父母平常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常常与学生父母进行有效的交流交流,如此双方可与时互通有无,真的践行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尤其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仅仅依赖教师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与父母交流合作,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成效。教师在与学生父母交流时,可以参考具体状况,灵活使用多种方法,一些小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法来交流,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则最好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必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以更全方位知道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父母合作拟定有效的教育对策。如程程是个转学来的低年级学生,很调皮,上课注意力非常难集中,作业也不可以按时完成,教师先与程程进行交流,知道了程程的一些想法,又与程程的父母交流,获悉程程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疏于教育,使得孩子没培养好的习惯。在与程程爸爸妈妈多次交流后,教师对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双方也一同拟定了一些对策,通过家校共育,一段时间后,程程对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上课能注意听讲,作业也基本可以按时完成,获得了很好的德育教育成效。
3.拓展家校共育活动,共育德育英才
要更好地践行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还需要多组织拓展一些家校共育德育活动,让学生父母可以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不仅能够拉近亲子距离,也可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在拓展德育活动前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包含活动的主题、内容,活动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活动的时间地址等,应该注意的是,德育活动要合适父母和孩子一同参与,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此才能获得最佳的成效。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亲子跳蚤市场活动,借助周末让低年级学生将自己无需的二手物品,如书本文具,在校园里进行义卖,父母可以提前帮助学生挑选物品,拟定价格,制作海报招牌等,通过如此的亲子家校共育活动,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也能提升他们的节俭意识,获得好的德育教育成效。
4.创设家校共育交流平台,开辟德育教育新思路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家已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环境,信息技术对教育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已成为教育进步的趋势。学校在拓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时也可以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建设家校共育互联网平台,以让德育教育和信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开辟德育教育的新渠道。如学校可以搭建专门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公众号,通过公众号给教师和父母按期推送一些家校共育,拓展德育教育的文章,也可以推送一些本校家校共育德育方面的突出案例,供教师和父母学习与参考,父母和教师阅读后还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或评论,增强相互的交流交流。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开设本班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微博账号或博客、QQ群等,由班主任将班里家校共育的一些案例、亲子德育实践活动的照片文字等上传记录,给自己班的父母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和途径,父母可以和教师探讨德育教育的办法,也可以相互间汲取德育教育的经验教训,如此可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工作的拓展。
5.增强对家校共育过程的监督,健全德育教育评价机制
要让家校共育德育教育能有效拓展,防止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对家校共育教育过程进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开始前设计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拓展状况表格,细分教师和父母的任务,由父母和教师按期填写并提交表格进行反馈,以让双方都能分别知道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德育状况,也能让教师更好地学会每一个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拓展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对于一些特定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活动,教师还可以让父母在微信班级群里打卡,发送短视频等,督促父母在家拓展德育教育,对于表现好的家庭,可以给学生一些奖励,以调动学生和父母参与的积极性。除加大监督,对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也是必要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和父母知道教育拓展的效果怎么样,以进行总结深思,更好地拓展进一步的德育教育。为让评价更客观科学,教师需要拟定综合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时以此为依据。教师还可以拓展评价的主体,评价应当不只局限于教师,父母也可以参与进去,成为评价的主体,由此可以让评价主体愈加多样化,也能让评价更全方位科学,发挥评价环节的功用和价值,提升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效果。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好效果的获得需要教师和学生父母的协同配合、一同努力,怎么样更好地拓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