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收获。譬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这样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非常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可以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每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为了帮你更高效学习,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1、常识与能力
学会xx届xx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共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办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办法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进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要紧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共集体智慧结晶。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大家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题
重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提出。
难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季,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季,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季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哪个呢?他在中国留下了什么壮观秀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1、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对象:“两个但凡”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但凡”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xx届xx全会的召开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家党历具备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质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筹备时期:讲话和会议
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xx届xx全会上达成伟大转折。
会议:xx届xx全会的召开。
2、初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常见真理同国内的具体实质结合起来,走我们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系统地概括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益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5、体系的完整:1992年中共“14大”,提出用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的是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终形成:1997年中共“15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3、“三个代表”要紧思想:
1、提出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多新变化。
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进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角逐更为激烈。
国内:从社会各方面和中共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进步提供了难得的策略机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2、创立的条件: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的有关段落中提取出如下几个方面条件:
可能性: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要紧思想创立成为可能。
策略机会: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进步提供了难得的策略机会;
新活力: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目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量年轻干部走上领导职位,这给党的进步带来了新的活力;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共xx届xx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创立的实践基础;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
宝贵经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人,在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
经过多年的考虑和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三个代表”要紧思想。
3、创立及内涵:
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方位而深刻地讲解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内容:提出中共要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进步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每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革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根本问题:建设哪种党,如何建设党?
核心:维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执政为民
4、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源自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进步。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进步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需要,是在新世纪加大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国内社会主义自我健全和进步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是党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要紧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哪种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问题解答
⊙
1、你觉得哪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质状况?
答案提示:当时的主要点导人提出“两个但凡”,借助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思想的淳朴感情,打出维护*思想的旗号,对*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剖析,神化领袖,坚持“*”的错误,“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针对“两个但凡”邓小平同志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提出应当准确的、完整的理解和运用*思想。
⊙本课评测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剖析其意义。
答案提示:1982年xx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1987年xx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对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健全了邓小平理论。1997年xx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质相结合,继承和进步了*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学习延伸
请回答:“三个有益于”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打造有哪些要紧意义?
答案提示:长期以来,大家一直觉得,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点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略甚至排斥产品经济和市场有哪些用途。因而把整个经济搞死,束缚了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方法。”学会三个有益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具备要紧意义。
课后小结
中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三大理论成就;党的xx大以来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进步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策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作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第一个理论成就,不只表目前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为中国未来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表目前*第一个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质要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且对中国如何建设和进步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很多要紧看法。同时,*思想中的很多理论,尤其是构成*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不只被后来的理论成就所继承和进步,而且一直到目前都还起着要紧的指导用途。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进步。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实质相结合,走我们的道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就,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科学水平。
“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进步。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进步道路理论的统一与革新;江*同志“三个代表”的要紧思想,集中概括了大家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含所有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引导大家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课后习题
1、江*在中共xx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历程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年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邓小平。”
请回答:
20世纪中国历程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与时俱进、理论革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一同特征,试剖析举例说明。
三位伟人的一同道路是什么?
参考:
20世纪中国历程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规范的打造;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与时俱进、理论革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一同特征,试剖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汇总了革命失败的教训,同意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倡导,把旧三民主义进步成为新三民主义,达成了第1次国共合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质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法达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汇总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位伟人的一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一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2、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作,是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健全和成为科学体系的要紧标志。请结合材料剖析“南方谈话”的诞生背景、概括其主要理论内容,并加以评价。
板书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能
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进步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要紧指导思想。
知道“三个代表”要紧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剖析其对党的建设、对国内社会主义规范的自我健全和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的要紧意义。
过程与办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产生、进步及主要内容。
通过课堂讨论,知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进步,了解这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进步,是大家党在新时期的要紧指导思想。大家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国内经济更好更快地进步。
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要紧思想基本原理的认知,看到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难题
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进步;“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提出。
难题
怎么样知道*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季,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季,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季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季”中的两个“春季”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季”具备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新课学习
1、伟大的转折
“*”结束后,大家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由于,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紧急,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导致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
展示:“但凡毛主席作出的决策,大家都坚决维护;但凡毛主席的指示,大家都一直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规范。
以上材料说明了那些问题?
“*’’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飞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但,因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尤其是“*”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
*结束,中国将向什么地方去?1978年邓小平的要紧讲话和党的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1.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讲解*实事求是的看法,号召大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但凡’’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xx届xx全会召开
1978年底,中共第xx届xx全会召开,会议确立知道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内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展示:中共xx大、中共xx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xx大和中共xx大图片
以上事件对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各起了什么用途?
1.形成过程
1982年中共xx大: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常见i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质结合起来,走我们的路,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xx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对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进步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终达到一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益于”。
1992年中共xx大召开:提出需要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的是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xx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共章程》。
合作探究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何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去新时期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外,还包含方方面面。如: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进步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规范”的创造性构想,推进了香港、澳门
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等等。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质相结合,继承和进步了*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怎么样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第一,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思想的把人民利益作为政策出发点。第二,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思想的从实质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思想的调查研究等办法。第四,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思想的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新时期,中共面临如何健全自己、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人,创立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在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事业道
路上不断开革新局面。
3、“三个代表”要紧思想
“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其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1.提出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在新时期,中共面临如何健全自己、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人,创立了“三个代表”要紧思想。
2.主要内容
中共要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进步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每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革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3.地位和用途
2002年,在中共xx大上,“三个代表”要紧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共章程》。
“三个代表”要紧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哪种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结束后中国向什么地方进步的重点问题。“三个代表”要紧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将来中共的要紧指导思想。
课后习题
高考考试考试真题: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大家获得所有成绩和进步的根本缘由,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含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等重大策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要紧思想②科学进步观
③邓小平理论根据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20世纪50年代,*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分析:“三个代表”要紧思想是以江*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进步观是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
答案:D
2.分析:《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关于正确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故本题选B项。
答案:B
板书
板书设计
1、伟大的转折
1.背景
2.过程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中共xx届xx全会:①内容②意义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创立-20世纪80年代
明确提出
系统概括
2.渐渐成熟
南方考察
中共xx大
中共xx大
3.内容
新时期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论述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讲解了和平与进步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4.评价
继承和进步了*思想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3、“三个代表”要紧思想
1.背景
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
中共面临新问题
2.内容
代表进步需要
代表进步方向
代表根本利益
3.地位:中共xx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