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涉结合疼痛控制对创伤性骨折病人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办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期间在商丘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同意治疗的25例创伤性骨折病人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外科同意治疗的25例创伤性骨折病人为察看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察看组采取围术期心理干涉结合疼痛控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生理应激反应及心理应激反应。结果:干涉前,两组ALD、AngⅡ、N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涉后,察看组ALD、AngⅡ、N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A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涉后,察看组SA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结合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转归。
R683 B 1005-0019(2018)04-0-01
创伤性骨折是因各种外源性创伤致使的骨折,有不可预测性及突发性,对于病人的心理冲击远大于其他种类骨折[1]。有研究显示,临床护理水平是影响病人治疗成效的要紧原因,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干涉手段对创伤性骨折病人具备要紧意义[2]。常规护理将重点放在处置意料之外事件及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上,未多加关注病人心理状况,所获得的护理成效并不理想,而给予病人针对性的心理干涉,可改变治疗成效,提升病人存活水平。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围术期心理干涉结合疼痛控制对创伤性骨折病人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办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同意治疗的病人2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同意治疗的病人25例为察看组。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35±2.07)岁。察看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0.38±2.11)岁。统计学比较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赞同书。
1.2 办法 对照组推行常规护理,帮助病人完成术前检查,术中及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准时告知医师。察看组采取围术期心理干涉结合疼痛控制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疼痛控制护理:①病人入院时,进行疼痛评估,且天天均需进行评估;②术后特别关注活动性疼痛,在病人训练、活动翻身时,依据手术时间服用止痛药或调节镇疼泵,可采取看电视、听音乐等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③指导病人正确的体位摆设,可轻柔的予以适合按摩。(2)围术期心理干涉:①病人入院后,护理职员主动与病人交流,知道病人基本状况,告知其需要注意的地方;②因疾病带来的疼痛,病人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准时安慰病人,树立其治疗信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③术中时刻伴随在病人身边,密切关注病人各项生命体征;④术后准时与病人交流,知道其不适感,一对一与病人及家属交流,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康复练习,不断向病人灌输积极乐观的正性思想。
1.3 察看指标 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试病人干涉前、干涉1个月后血清应激激素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I上腺素(NE)含量;②干涉1个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病人干涉前后情绪状况,前者以50分为界值,后者以53分为界值,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焦虑状况越紧急[3]。
1.4 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置,计量资料以 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理应激激素 干涉前,两组ALD、AngⅡ、N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涉后,察看组ALD、AngⅡ、NE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应激反应 干涉前,两组SA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涉后,察看组SA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是暴力性骨折,可诱发神经、肌腱损伤及关节错位等症状,若处置不当,断裂的骨骼易损伤病人脏器,威胁病人生命。病人在承受破坏骨质完整性所带来的疼痛的同时,心理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使病人处于恐惧状况,加之其对后续手术治疗与康复的担心,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其生活水平[4]。
围术期心理干涉结合疼痛控制,是在重视病人疼痛程度的同时,给予病人相应的心理干涉,缓解其不好的心理,提升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进而促进病人疾病转归[5]。本研究结果显示,察看组ALD、AngⅡ、NE含量及SA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围术期心理干涉结合疼痛控制应用于创伤性骨折中,可大大降低病人生理应激激素含量,改变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围术期心理干涉结合疼痛控制需要护理职员以病人需要出发点,给予病人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可采取播放舒缓音乐的方法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并耐心与病人交流,准时疏导其负面情绪,给予病人足够的安全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因创伤性骨折有较强疼痛感,护理职员应密切察看病人忍耐程度,适合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及给药频率;术中伴随病人左右,改变其紧张情绪;术后为病人拟定针对性的康复练习及饮食策略,鼓励病人完成康复练习,防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为病人及其家属宣教有关自护常识,帮助其办理出院手续,告知病人按期复查;病人出院后可采取电话回访的方法知道病人身体状况,第三嘱咐病人按期复查[6]。
综上所述,围术期心理干涉结合疼痛控制应用于创伤性骨折中,可大大降低病人生理应激反应,改变病人心理状况,提升其存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