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的艺术元素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要紧原因,然而,正由于美术对艺术的需要较高,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和艺术天分,才致使不少学生对美术课程“若即若离”,容易乐在其中,也容易产生舍弃心理。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调动所有资源来引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关注,使学生一直维持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动漫是不少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漫画又是训练学生美术基本功的要紧媒介,因此,借助动漫元素来组织课堂,能够帮助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情感。本文围绕美术造型与美术创作两个层面探讨了以动漫为主题的初中美术课堂的构建,旨在为广大教师塑造高效教学模式而提供建议和参考。
1、巧用动漫元素,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单纯以学科常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与办法,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赏析评述和综合探索等角度促进学生素质的进步,这样来看,美术造型在美术学习中占据着要紧地位。造型是美术的基础,对学生的基本功是一种很大的考验,同时,美术造型也是检验学生想象力和艺术天分的要紧媒介。动漫中的每个角色都是一个美术造型,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这类动漫角色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造型,对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具备要紧意义。
如“物品上的花廊”一课,这一课是初中美术新课标“设计应用”学习范围中的重点课程,同时,这一课也具备强烈的“造型表现”元素。结合该课的特征,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设计”与“造型”紧密联系起来,借助动漫形象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第一,在课堂开篇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模型,并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四个人的动画片段,继而提出问题:总结这类形象的特征,说一说是什么原因才使他们这样传神?让学生近距离察看模型后,总结动漫人物特征,并让学生对比动漫形象与真实的人物形象,说一说两者之间具备什么差异。创设情境后,第三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用总结人物特征的方法,对一些植物花卉的特征进行总结?随即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牵牛花、菊花、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剖析。当学生发现总结人物形象的办法与总结植物花卉的办法是想通的,即对形象的剖析办法有了肯定的学会,最后笔者第三以问题引导:同学们能否借鉴动漫形象的表现办法,任选一种花卉,用夸张的手法画出它的动漫形象?
严格来讲,动漫造型是一种艺术形象,它在课堂教学中仅起到了媒介有哪些用途,重点不在于学生是不是画得像,而是在于学生能否画出个人特点,学会美术的灵魂。因此,以动漫元素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重点在于“造型”,而不是动漫。
2、巧用动漫元素,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
兴趣来自于人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对两种需要都极其强烈,但生活和学习中富含了太多可以激起中学生兴趣的元素,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是具备肯定困难程度的。然而,动漫正是不少中学生喜欢的艺术形式,其以生动、活泼、夸张的造型,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结合中学生对动漫的心理需要,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潜移默化地转移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对动漫的兴趣转化为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动漫是以美术为基础,国内有很多动漫作品也非常不错地融合了美术元素,如《山水情》《小蝌蚪找母亲》《牧笛》,是与中国画的结合;但也有一些动漫作品是与民间艺术结合,如《葫芦兄弟》和《海螺女孩》,则是与剪纸相结合。这样,这就满足了学生不一样的需要,在学习中,也给予了学生不一样的选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借助这类动漫元素,来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如“情感的记录”一课,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第一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葫芦兄弟”和“海螺女孩”喜、怒、哀、乐的表情图片,让学生察看剖析这类图片是怎么样用动漫元素来表现情感的;继而引导学生讨论:大家平常在日常是如何表现喜怒哀乐的,这类情绪与动漫形象有什么差异?又有什么相似之处?第三为学生布置绘画任务:模仿动漫形象,每个人画一组(3张)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不限体裁,不限形式;最后由师生一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对于学生来讲,课堂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课外生活丰富多彩,有着取之不尽的美术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借助课外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如带领学生去看一场动漫电影,或让学生在日常采集风景、静物、人物或动物的动漫图片,让学生尝试着创作一系列带有故事情节的漫画,等等。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学会学生的兴趣喜好,并让学生培养用绘画交流、表现语言和情感的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总之,学习美术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要创作出出色的绘画作品,需要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带领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