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证券化近况浅谈

点击数:105 | 发布时间:2025-09-12 | 来源:www.ruyulai.com

    1、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国内商业银行的不好的资产增长却一年胜似一年,在全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节奏中,过去以政府为主力帮助银行吸收转化不好的资产的方法也难再复制。正是处于种种考虑,在政府的鼓励下,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连通其他资产支持证券一块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国内的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在2005年第一单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之前,更多的是处于理论建设阶段,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致使国内的资产证券化试点一度被终止;直到2012年5月,试点才重新启动。资产证券化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筹、筹资提供了新的渠道,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步的要紧方法之一,而政府对于资产证券化进步也给予了高度看重。

    2、资产证券化进步近况

    从2013年开始,国内的资产证券化飞速发展,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国内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数目已经达到了1252只,债券余额5100多亿元。相对这两年的飞速发展,2005|2013年的发行规模只有1296亿元。从发行种类上看,现在国内的资产支持证券主要分为三类:证监会主管ABS(即企业资产支持证券)、银监会主管ABS(即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买卖商协会ABN(即非金融企业的资产支持票据)。从发行数目上看,证监会主管ABS占比最多,共774只;而银监会主管ABS的债券余额规模最大为3,367.69亿元(如图1)。

    3、现阶段资产证券化进步存在的不足

    同时,国内资产证券的进步方法和缺点也渐渐显露出来。相对于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而言,国内的金融市场进步还在不断推进,没健全的市场基础作依托,资产证券的进步在先天滞后的状况下也很难获得健全的后天扶植。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资产证券化进步一定无路可循;相反,借鉴美国的进步经验和教训,大家更容易发现自己缺点并准时弥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剖析这类问题。

    1、商品设计存在缺点

    (1)资产结构单一。美国的资产证券化过程历程几次证券化以分散基础资产风险,这主如果因为其基础资产中存在次级贷款等非优质资产,其资产结构较为复杂。而国内的资产证券化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于再证券业务控制较严,致使国内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结构较为单一。从表1中可以看到,银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中二级资产主如果企业贷款,比重占到了将近4/5,而房产抵押贷款的比重只有7.43%。从资产水平来看,银行选取的基础资产主要以优质资产为主。在进步初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到风险避免和安全性考虑上是大家的优势,但从长远角度看,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不好的资产的转移度不够,对于中小微型企业的门槛过高,致使通过资产证券化支持实体经济、分散银行风险的目的很难达成。

    (2)定价问题。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之前,对于债券利率的定价总是是以收益率曲线为基础的,但因为国内的债券市场各子市场之间相互割裂,国债的发行数目较少,导致基准收益很难确定,致使资产支持证券的利差定价也缺少标准。除此之外,不一样的基础资产组合的证券风险不同,从而对于风险溢价的度量也影响了债券的定价。在债券发行之后,需要二级市场的买卖作为债权持续估价的估值基础,但国内的资产支持证券在发行之后就被投资者持有到期,二级市场不活跃也对定价导致了妨碍。

    2、信用增级体系不健全

    证券化商品在不断地分散过程中达成风险分散的过程不能离开对其的信用增级,通过信用增级,在提升商品吸引力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发起人的积极性。相对于美国的多样的信用增级方法和健全信用评级机制而言,国内的证券化商品很难达成有效地信用增级。第一,国内的证券化商品信用增级只能使用内部增信方法,相较之下,增新空间受限,致使信用溢价的目的较难达成。第二,虽然2012年《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情的公告》的政策将评级改为双评级机构,且不少债权发行前都会进行三次评级,但这类评级机构的公信度怎么样,评级效率怎么样都不可以与世界水平的评级机构相比。

    3、监管机制不完善

    国内资产证券化的监管部门涉及海量,从设计、发行、审批到买卖与后续监管这一系列环节中,不只涉及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这四个部门,还可能与国土部、住建部等有牵涉,这类都在无形中延长了发行时间、增加了发行本钱。除此之外,银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与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主体不同,致使这两个证券化市场彼此割裂的同时也加重了监管部门的审批负担。取消审批制并改为备案既便捷发起人发行商品、提升效率、减少本钱,又推进了整个资产证券化的飞速发展。

    4、考虑与建议

    虽然国内的资产证券化进步起步较晚,但这也致使大家可以借鉴吸收其他人的经验教训。从2013年开始,国内的证券化进步明显,而且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伴随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依赖存贷差的年代终将消失。不好的资产的不断增加和政府对于银行体系的辅助减弱,在将来的金融体系进步过程中,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已经企业的进步将发挥日益关键的用途。因此,资产支持证券的进步也就需要大家给予更多关注,为了更好的达成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步,大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

    1、利率市场化改革

    在制约资产证券化的很多原因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国内利率管制规范。第一,因为存贷差的存在致使银行坐拥收益而对于资产证券的积极性薄弱;第二,在基础资产结构受限的状况下,利率的限制致使债券的收益率提升空间小,这对于发行者的勉励和投资者的吸引力都大大缩水。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止是国内经济金融不断进步、融入世界环境的标志,对于金融体系中每个市场的进步也具备极其关键的用途。 2、改进商品设计

    针对以上出现的商品设计问题,需要借鉴学习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商品特点,在商品定价、期限选择上做更多的调整。虽然大家的商品设计有很多问题,但这也是适应商品进步的势必过程,假如大家一味追赶美国的进步节奏,追求资产结构的多样化和期限多样性等等,不但不现实而且还或许会事与愿违。因此,改进商品设计,提升商品吸引力虽然是发展势头,但切忌冒进,伴随证券化市场的不断进步,大家势必会主动或被动的改进商品,目前大家需要的更多地是应付改变的思维和筹备。

    3、合理监管

    适当的监管需要松弛有度。一方面,为了健全证券化市场,要不断放开基础资产的类型,允许银行将不好的资产进行证券化。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和分散银行的不好的资产风险是进步的要紧目的之一,但假如不可以扩大基础资产范围,这一目的也很难达成。因此,在稳步进步的首要条件下,需要渐渐引导银行将自己的不好的资产通过证券化的形式转移出去。其次,在达成从发行审批制到备案制的转换的同时,对于发行的监管更多地应转移到信息披露上。在发行之前,对于发行人、基础资产和定价的监管可以帮助投资者知道商品水平,同时也可以减少风险;在发行之后,对于发行人和商品的持续监督也有益于持续估值,提升二级市场的活跃性。

    大家不可以强求这类改进在短期内都达成,伴随市场的进步,很多问题也会得到缓解,大家需要在保证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提前防范可能的风险,做好随时应付的筹备。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