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点击数:734 | 发布时间:2024-12-27 | 来源:www.shenmubaoding.com

    高等数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吸取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两者的优势,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益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益于教师教学主导用途的发挥,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要紧组成部分,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自己进步的需要。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合适我们的混合式教学的道路。本研究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推行,旨在适应教育发展势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力和革新能力的提升,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1混合式教学的一般步骤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技术的线上教学相融合,两者优势互补,借用于网络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如果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常识是由学习者主动构建的,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环境主要包含线上学习和面讲课堂两部分,其步骤大致分为教学筹备、教学推行、教学评价。从时间轴来看,可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线上自学;面讲课堂阶段,教师组织促进常识内化的课堂活动,师生交流协作;课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线下巩固复习,师生进行教学深思等。其中,教学评价贯穿于线上和线下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是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转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革新素养,符合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2.1传统课堂的困境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经管类等专业的一门要紧基础课,学校很看重。然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这门课的成绩却不太理想,近年来,尽管教师已经多次减少这门课的困难程度,但挂科现象依旧比较常见。这门课程的特征是公式较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要点前后衔接紧密。传统课堂都是合班上课,部分教师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借助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几乎是被动同意学习,课堂上互动较少,课下又总是没自学习惯。有的学生前面的要点没学会,后面的学习就很难跟上,再加上手机等电子设施的吸引,学生抬头率低,课堂缺少生机活力。另外,教学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平常成绩占比30%,主要包含作业和课堂表现。平常成绩由教师手工计分,统计不便,再加上评价指标单一,难免有疏漏之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高等数学课程。

    2.2混合式教学的推行过程

    2.2.1课前阶段

    教师依据大纲提出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剖析,针对线上线下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学。每次课的预备常识和简单易学的内容被放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等互联网平台发布教学任务,上传本次课的课件、教材、微视频、课前测试、选学资料等,并设置一定要学任务点。学生接收到学习任务后,开始自学并完成课前测试。在这段时间,学生遇见问题可以在班级群留言或在讨论区发起讨论,参与在线师生交流。教师会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准时回答提问,记录学生反馈的难题和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2.2.2面讲课堂阶段

    这一阶段主如果教师组织常识内化活动。第一,重难题解说和答疑环节,教师对要紧的数学定义、定理、公式及其推导进行解说,对学生在课前阶段的错误认知予以纠正。师生可以围绕疑点、易错点和难题发起讨论,并通过抢答、选人等活动激起学生参与互动。第二,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提前筹备的一些几何的、物理的实质应用题分配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各小组组长展示结果并进行组间互评和教师评议。随后是课堂测试环节,教师借助学习通发布随堂小测试,可以迅速知道学生对常识的学会状况,并对学习没达标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最后,教师对本次课的常识进行梳理总结,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表彰。在这一阶段,教师发现让学生通过手机参与学习活动有益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能让那些在传统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参与进去。

    2.2.3课后阶段

    这一阶段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常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拓展。依据学生的状况,教师发布课外拓展阅读资料和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一般分两个层次:一个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关于入门知识的巩固性测试;另一个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开放性题目,供学生自行选择。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深思、批阅课后作业、回答学生在线提问,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2.2.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线上线下课堂,目的是为了勉励、教育、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学生的最后成绩由平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常成绩主要由教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构成,包含每次课的任务点完成状况、课堂签到、提问、主题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内容。显然,平常成绩的评价指标愈加多元化,并且依托学习平台记录自动按网站权重统计,既便捷又相对公平。

    3对混合式教学的考虑

    3.1混合式教学模式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达成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对教学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比如,课前预学在一定量上弥补了学生学习基础的个体差异性;随堂训练、主题讨论等学习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活跃了课堂;平常成绩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且评价指标多样,公开透明,有益于勉励学生好好学习,但线上线下教学混合程度较低,对教学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有限。

    3.2推行混合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推行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教师参与意愿不足,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来学习信息化教育技术,丰富互联网教学资源,设计和组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准时在线答疑并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传统的合班教学,一位教师要带几个班,学生加起来上百人,教师要对这么多学生推行混合式教学是一件困难程度较大的事情。不少老教师不擅长用互联网教学技术,年轻人教师除去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有教研和科研重压,没足够的精力投入混合式教学;学生参与意愿不足,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需要,但学生习惯了传统学习模式,自学能力和自律性有待提升。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线上自掌握占据他们很多的课外时间。部分学生在线学习时容易被其他非课程资源引走,可教师又难于监管学生的学习过程。在面讲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不擅长提问,特别是分组任务,学生热度偏低,不想参与交流。要改变学生被动同意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提问,促进师生交流协作,加大教学习管理。

    从学校层面来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搭建和维护教学平台需要的资金不足,合适师生的优质教学资源欠缺;缺少混合式教学的营销策略和规范保障。怎么样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混合式教学,比如,能否考虑将教研和科研任务折合为工作量,降低合班人数,允许教师从学时上、成绩分配上进行改革。

    4结语

    在“网络+”年代,推行混合式教学是教育教学未来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要砥砺前行,积极借助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探索出合适我们的混合式教学的道路。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