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点击数:704 | 发布时间:2025-02-08 | 来源:www.kcftbm.com

    要点就是“让其他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训练我能学会”的内容。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高三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期望可以帮助到大伙。

    1.高三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一


    1、儒学兴起是什么原因:

    汉武帝起用不少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规范。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情况: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打造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高三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二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国内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出现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飞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创造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3.高三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三


    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备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唐诗兴盛是什么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兴盛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兴盛。

    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进步兴盛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取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很多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4.高三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四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国内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国内古时候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特征:是中国古时候收获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国内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时候农业科学著作。

    5.高三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五


    知道“市”的形成和进步

    西汉:每一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宋朝:市与坊的界限渐渐打破,门店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要紧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

    6.高三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篇六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年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时候农业的传统耕作方法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国内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现在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常见推广牛耕,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是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进步过程:风靡——瓦解——废除。

    瓦解缘由: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用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