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上册要点笔记

点击数:363 | 发布时间:2025-02-21 | 来源:www.hhhxzj.com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化学上册要点笔记》,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三化学上册要点笔记 篇一


    1、区别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定义。正确书写容易见到元素的名字、符号、离子符号,包含IA、IVA、VA、VIA、VIIA族、稀少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容易见到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离别、萃取分液、溶解除杂等。

    容易见到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水平、水平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2.高三化学上册要点笔记 篇二


    胶体

    1、胶体的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依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情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很多等小分子聚集一块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如此的胶体叫粒子胶体。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如此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依据分散剂的状况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如此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如此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物理办法

    ①机械法:借助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溶解法:借助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适合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化学办法

    ①水解促进法:FeCl3+3H2O=+3HCl

    ②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KNO3Na2SiO3+2HCl=H2S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

    3.高三化学上册要点笔记 篇三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依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办法

    ①是不是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可以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学会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学会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用途力、氢键的定义。

    ②学会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学会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⑤容易见到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部分非金属单质。

    4.高三化学上册要点笔记 篇四


    中学习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依据酒精灯地方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适合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毁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毁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原则。

    7、后点酒精灯原则。

    5.高三化学上册要点笔记 篇五


    容易见到物质离别提纯办法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

    10.纸上层析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