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旅游产品研发下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点击数:614 | 发布时间:2025-07-24 | 来源:www.ssfkn.com

    摘要:河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紧的旅游资源。本文将河南的地区文化与旅游情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质相结合,比较剖析了在体验式旅游产品研发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三种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主题公园和实景舞台剧,并提出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开发的进步模式。
    关键字:体验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
    0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有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多年来,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河南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冲击,存活情况让人堪忧。因此,加大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验旅游商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常识和技能,与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合(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以下方面:①口头传统和表述,包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社会民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常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而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有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旅游体验商品是指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以体验作为核心吸引力的用于满足游客个性化需要的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身心状况都达到特定水按时,意识中产生的一种感觉,是旅游者身心状况与旅游商品的互动过程。“体验旅游”特别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看重游客角色的转换,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真的感觉到乐趣。
    2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况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品类繁多。现在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8项(主要项目见表1)。
    2006年十月9日,河南文化厅确定了1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省文化厅又确定了第一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14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5项。
    3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研发模式
    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效益的要紧渠道是进行体验式旅游产品研发,在现在的旅游开发实践中,以博物馆展示、主题公园和舞台剧表演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模式,并且有了非常大的市场成绩。对于河南来讲,依据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研发的原则,要在以上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依据河南作为文化大省的实质,针对不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出具备中原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研发模式。
    3.1 原生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模式
    原生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形式是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遗产被异化或者扭曲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濒危的、很难推广的遗产,打造“博物馆”进行原生态展示,使得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保留其原始状况。譬如传统工艺品、民间文化和传统医药都可以通过打造博物馆的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要紧特点之一就是原生态,在旅游产品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首要条件条件就是维持原汁原味,因此打造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开发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的主要路径。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载体的基础上,要融入体验旅游的观念,跳出传统博物馆的窠臼,开发游客体验区,增加旅游者的参与性,使静态的展示和动态的参与相结合。河南的传统技艺和民间美术可使用这种原生态的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博物馆形式进行合理开发,譬如木板年画、泥塑、石雕、玉雕、汴锈、剪纸等。
    3.2 实景舞台剧模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景舞台剧中主如果通过“人”这一核心载体来达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是活态性的展。从体验旅游的角度,实景舞台剧模式直观表现文化现象和体验性最强的开发模式,具备极高的观赏性价值,特别是在民俗、戏剧、民间舞蹈等文化资源的展示方面,更具休闲娱乐价值,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深刻。因此,依托河南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杂技与竞技等遗产,立足中原文化近况,推出不同规模的实景舞台剧。
    现在,河南已经形成了一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大型实景舞台剧,譬如:以少林功夫为主的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盛典》、以河南传统戏曲为主的著名电视栏目《梨园春》、《武林风》、以民俗为主的太昊伏羲祭典、马街书会、洛阳牡丹花会、黄帝祭典等,在国内外均形成了肯定的影响力。因为实景舞台剧能增加游客的体验成效,因此河南应进一步加强对有关遗产的实景舞台剧的设计开发,特别是加强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的开发力度,以形成一批游客参与度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景舞台剧。
    3.3 主题公园模式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从展示文化遗产的类别和深度来看,主题公园要比以上两种模式展示的内容更为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是一类综合性的旅游商品,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民间歌舞、民间传闻、民俗、曲艺、手工技艺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主题公园模式更具备最强参与性和常识性,深受游客的喜欢。因此,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理想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但主题公园的开发因为资金投入和客户资源需要量大,致使其失败的风险也比较大。中原经济区策略的提出尽管进一步促进了河南旅游业的飞速进步,但从游客的偏好与客户资源分流的行情分析,现在支撑一个规模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的运行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现阶段河南还不适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公园,应做好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的规划、评估等各项前期工作。
    3.4 市场商品化运作模式
    以上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具体形式,从开发的内在需要来看,市场商品化运作是贯穿于这类具体形式之中的。譬如实景舞演出本身就是一种市场商品化的具体形式,舞台化是为了达成产品性,产品性要通过舞台化来达成。传统戏曲、民间音乐、民间传闻等,要想完全展示给游客就需要要进行舞台化的表演。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商品化将来怎么样在维持原生性和真实性的首要条件下合理保护和开发。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护工作的建议.文化部网站.
    [3]曹新向.体验经济年代的旅游业进步对策.西北农林科技.
    [4]陈天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紧的地区旅游资源[J].经济经纬, 2006.
    [5]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6]刘建平,陈蛟凤,林龙飞.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7.
    [7]汪宇明,马木兰.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商品的路径研究[J].旅游科学.2007.
    [8]松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之用[J].旅游年代.2007.
    [9]罗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10]华春霞,贾鸿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东南大学学报,2007.
    [11]肖曾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