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文化中的会计元素

点击数:429 | 发布时间:2025-07-26 | 来源:www.xlosbs.com

    F230 A 1004-5937(2018)12-0157-03

    1、绍兴师爷文化的形成

    (一)绍兴师爷

    绍兴师爷是明清时期封建官制与绍兴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顾名思义,即是与绍兴这一特殊地域范围有关的幕僚群体。但伴随岁月的流逝,“绍兴师爷”从刚开始的纯粹地域性群体逐步扩展到泛指拥有绍兴师爷精神特质的群体,他们或出生于绍兴,或祖籍于绍兴,或师传于绍兴,又或品行习之于绍兴。因此民间俗语常常把师爷与绍兴人连在一块,称为“绍兴师爷”。

    在明清年代,依据佐治的需要,绍兴师爷主要可以分为刑名师爷、钱谷师爷、书房师爷、挂号师爷、征比师爷、账房师爷、阅卷师爷和奏折师爷等,各司其职,尽心尽言[1]。其中各师爷中与会计职能有关的有钱谷师爷、征比师爷、账房师爷,像当今会计、财政、税务的工作职能。

    钱谷师爷是指专门办理钱粮赋税工作的师爷,主要办理户籍、婚姻、土地、田赋四个方面。所以钱谷师爷的工作关系到政府财政收入,尤其是京都和城市的粮食提供,任务十分繁重。财政税收在地方官府中是与司法审判并重的大事,工作绩效直接影响官员的考绩,特别影响官员的收入,因此钱谷师爷的地位在众师爷中仅次于刑名师爷。

    征比师爷是指幕府中专门负责催征钱粮与地丁的师爷,又称征收师爷。它与钱谷师爷的关系密切,一些钱谷事务较为简轻的州县,不设立征比师爷;而钱谷事务繁重的地方就?O立这一职位。由于钱谷师爷只能集中精力征收正赋,而对于正赋以外的杂税和摊捐等常常无暇顾及,所以,除钱谷师爷外,还有征比师爷,以负责正赋以外的杂税和摊捐的征收。

    账房师爷是专门经营钱粮出入的师爷。钱谷、征比是不适合经手银钱的,账房为银钱出入总汇之地,故最要任人唯德。银钱出入包含公、私两项,其收入由账房登记,所有支出包含官员薪俸、工役支发、办公开支等,亦要准时入册;还包含各项进出的贺礼和接待成本。

    (二)绍兴师爷文化

    绍兴师爷在中国封建统治机构中活跃了300余年,作为当时社会迫切需要的一个行业,对从业者的专业常识和专业才能的需要特别高,因此催生出独特的师爷文化:功底扎实、学有所长;克己自律、尽心尽言;尽忠职守、分工明确等。其中,绍兴师爷的职业道德在师爷文化中尤为突出,积淀深厚。

    1.汪辉祖:“正心之学,先在洁守;守之不慎,心乃以偏”

    汪辉祖(1731―1807),字焕曾,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位名人。他在地方行政幕府佐治长达三十四年,持正不阿,善于断狱,有“事经汪君,必无冤狱”之誉,是名闻全国的“绍兴师爷”;后为州县官达五年,勤政爱民政绩斐然,是一位难得的清官良吏;他又勤于治学,是一位著述宏富的著名学者,写作了《佐治药言》《学治臆说》等多种官箴书。汪辉祖可以说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是绍兴师爷的典型代表。

    汪辉祖曾言:“正心之学,先在洁守;守之不慎,心乃以偏。”[2]他觉得立品正心,全在洁守,假如操守不洁,贪小贪财,则就会堕落下去。他觉得署中之财,由师爷直接插手,并不是没机会,但不可以越俎。即便账房经手银钱,亦要出钱有据,烧钱有理,要计较节啬。如依权胡为,则不只于公事有碍,人品亦为之不守,所以所有要“自处宜洁”。汪辉祖之言道出了会计人应有些职业道德,也是现代会计人应传承和推崇的。

    2.汪:旋于危险而不展其名,久处脂膏而不润其身

    汪(1828―1891),字芙生,号无闻子,清绍兴府山阴人,也是有名的绍兴师爷。其幼年时随父宦游广东,寄籍番禺。成年后,因科举无望,改学幕道。学成后历佐广东地方郡县。时广东潮州发生灾情,藩司发库银两千赈灾。因未经上报,库银悬账未决,藩司又碍于户部的常例成规,亦未报部核销,以致久而延宕。汪查阅历来库银支付状况,发现有“税契奇多积余,非正赋,可以备很时期之用”[3]的先例,藩司据此得以核销,从而解决了悬账未决的问题。汪被世人称赞为“旋于危险而不展其名,久处脂膏而不润其身”的好师爷。

    汪辉祖和汪作为绍兴师爷中的典型代表,其言其行都非常不错地践行了绍兴师爷“克己自律、尽心尽言、尽忠职守”的精神,值得大家敬仰和推崇。

    2、“绍兴师爷”文化中的会计元素

    (一)聘用方法相似

    绍兴师爷是脱胎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运行了两千多年的幕僚规范,幕僚地位相当特殊,非官非吏,非僚非民,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也无固定任期和按品级规定的俸禄,是由幕主自己在俸禄中拿出一部分作为酬金的。作为各级官吏处置政务公事、行使管理职能的智囊和代办,绍兴师爷被聘入幕者不必拘于功名出身、德行声望,一般都无功名在身;幕僚和幕主之间也无任何行政性隶属关系,只不过主宾关系,这一特殊的幕僚关系收获了绍兴师爷的特殊地位,也跟当今会计从业职员任用关系相仿。

    目前,会计从业职员直同意聘于企事业单位,薪资也均由所聘单位发放;各级政府对会计职员不具备任命权,对其需要也只是拥有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和一些技能条件。但会计职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中如纳税申报、内部决策考核对各级各类财务规范的遵从无不具备参谋助手角色。

    会计职员中身份较为特殊的注册会计师,由所在会计师事务所聘用,其既不倚赖于委托人(股东),也不倚赖于被审计对象(经营者),体现出较好的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是凭着常识、技能和经验提供专业服务的高度社会化的专业人士,其在对外审计过程中审核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并对其出具的审计结果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特征也与绍兴师爷有很多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古时候绍兴师爷和现代会计职员的聘用方法体现的表象是某一单位对某一群体的自主任用,但其核心是两者都存在对独立性的需要。

    (二)传承方法相似

    从事师爷工作的人来源复杂,有普通的念书人,有考功名不中的秀才,也有民间的学者名流等。从事师爷这行,要拥有很多专门常识,如刑名、钱谷、书房、征比等,这类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通的,因此要想当师爷,需要经过严格的练习,而且要学有专长,并不是任何念书人都可以随性做得的。特别是师爷群体中的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相较于其他师爷所需的专门常识和技术尤甚,因此这两种师爷需经专门的拜师学习方能学成。这一学习拜师过程称之为“学幕”,以血缘、乡缘、业缘等亲缘关系加以维系,尤重血缘关系。只有经过“学幕”这一过程,方能“入幕”“就幕”。

    现在,大多数会计职员具备专科、本科学历,在校期间同意过专业系统的财会类教育,拥有基本的专业常识,但也有很多是非财会类专业毕业从事会计工作的。因为会计行业操作性、政策性、系统性较强,所以初任者需要年长者或经验丰富者进行指导传带。这一现象在一些中小微型企业尤为显现。所以会计职员也总是有拜师这一说,虽无师爷“学幕”之郑重,但有“学幕”之过程和事实。

    (三)职业群体的典型性格相似

    绍兴师爷具备精细、小心、机警、自矜等特征,这种师爷性格的形成,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刑名、钱谷之事精密、琐细,易培养师爷精细的性格特点;办案不但需要精细也需要小心,所以也易培养师爷小心的性格特点;虽非管但所接触的职员事务大多数与官场有关,所以也易于培养师爷机警的性格特点;而自矜的性格特点则与绍兴师爷的专业性密不可分,容易使得部分师爷侍才而骄,以专长自矜。

    会计职员因为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是什么原因,需常常与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职员交际,一般也会有精细、小心、机警的特征;同时部分会计职员也会由于掌管“财政大权”或以专业技术职员自矜。所以,绍兴师爷和会计职员这两大职业群体有典型的一样的点性格特征点。

    (四)职业群体所必需的职业道德相似

    绍兴师爷的幕道精神可以总结为合则留,不合则去;尽心尽言;立品洁身;仁恕求生[2]。合则留,不合则去指的是师爷群体自主以自由:合则留,宾主配合,协力共事;不合则去,是为维持自己独立人格,万不能已状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这也是师爷正气与骨气的表现;尽心尽言指的是师爷需要拼尽全力为长官出力,但同时也要依法为民,当有要事?r或与主官建议不合时必须要挺身而出,据理力陈;立品洁身指的是师爷群体在人格上要自尊自重,其资本是需要精通幕学,足以佐治,靠才能赚钱。同时,要洁身自爱,不纳贿赂,不为私人说项,节俭养廉,勤俭持家,如此才能立足稳定,可进可退。

    通过比较绍兴师爷与会计文化可以发现,绍兴师爷文化的会计元素,也就是两者具备不少相同的特质。

    3、现代会计人应继承与发扬绍兴师爷文化中的精华

    (一)佐官为治,公心不弃

    汪辉祖提出“不合则去”,需要师爷在辅佐地方官员时应尽心、尽言,坚持“不合则去”,维持独立性,秉持合法公正;在其与宾主公事处置建议分歧,而又屡谏不效时,可以以请辞相抗争,以此作为对官员唯一的硬性制约方法。

    “佐官为治,公心不弃”这一理念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客观公正、提升技能、参与管理相一致。

    而今,大多数会计职员专注于专业常识和技能的学习提升,但忽略了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遵守[4]。有些甚至在利益驱动下主动为企业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参与到会计造假中,失去了职业道德的底线,致使很多的会计信息失真。其次,目前的经济环境到处充满了魅惑,对于会计职员而言,他们所遭到的外面魅惑更多,因为自己没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比较容易走上违法乱纪道路。有些会计职员经不住上级领导的诱导和重压,篡改会计数据、编造财务报表,紧急有悖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规定,风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因此,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在职业路上也应坚守“佐官为治,公心不弃”这一原则,维持肯定的独立性,严格根据会计规范与相应规范进行会计业务处置,如实反映企业、单位的经营和运作情况。假如所在单位领导强行需要会计职员编制不真实会计报告,则应据理力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甚至离岗。

    (二)公事公言,竭尽忠诚

    师爷在佐治的过程中要以尽心为本,所谓尽心即食君之禄,必当分君之忧,忠君之事。遇见事的时候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挺身而出直言相谏。汪辉祖在《佐治药言》开篇一条就指出要“尽心”,“食人之食而谋之不忠,天岂有以福之?且官与幕客非尽乡里之戚、非有亲故之欢,厚廪而宾礼之,什伯于乡里亲故;谓职守之所系,倚为左右手也。而视其主人之休戚,漠然无所与,于其心纵无天谴,其免人谪乎?故佐治以尽心为本。”[2]

    会计从业职员受聘于管理层,第一也得有“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之职业精神,对本职工作做到尽忠职守,尽职尽责;同时还应努力钻研业务,熟知财经法规和有关规范,提升业务技能,参与企事业管理,如绍兴师爷般内外兼顾,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具体环节中。从简单的“账房先生”向“财务决策者”进步,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真的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职员。

    (三)尽勉严谨,处事小心

    作为官员的私聘职员,师爷在幕主府中做事都会相当小心,且十分仔细。清代王春龄(1846―1913)师爷遗稿中有一本记录衙门天天进出文稿的庚子年仲秋《日记》,为了有据可查,聊以备忘,同时也为了告诫自己一直审慎从事[1]。王师爷与其他同僚一样,所用的闲章,也都是印文为“小心”“慎思”“专心”等戒语。

    现代会计人在账务处置过程中除去要勤于职守,勤于不怠,也务必要严谨细致、实事求是,从基础的账务处置到最后的报表报税工作都能严谨细致,不然不只会干扰工作效率,还会给企业导致肯定的违约本钱与损失。

    (四)正心洁守,俭以自用

    清代汪辉祖刚刚到长州县(今江苏苏州一带)做刑名师爷时就有同事向他传授怎么样纳贿飞速致富,并且该同事铤而走险私自收取被告的银两,过了几个月就被巡抚追查。汪辉祖由于此事有言“悚然于法之不可试,利之不可近”。清代龚未斋(1738―1811)在《雪鸿轩尺牍》提出贫富观有两点:一是宁要清贫,不要浊富;二是清贫为贵,浊富为贱[5]。

    市场经济的兴盛使大家的思想愈加自由愈加多样化,给大家带来不少生活上的便利但也同时催生了一些不好的的社会现象,少数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非常难把守我们的道德底线,贪污纳贿、权钱买卖现象屡有发生,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会计从业职员。这样来看,在物质的魅惑面前,正心俭用是何其要紧!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