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4.044
1 引言
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一般包含前期的风险辨别、中期的风险衡量和后期的封控,它是在保证本钱最小化原则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减少由风险引致的不利后果。商业银行风险包含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与利率风险等,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通过剖析风险、预测风险和控制风险等方法,预防、回避和转移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从而防止或降低经济损失以确保经营资金的安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两个基本目的就是在肯定条件下,使得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风险存在肯定的隐蔽性,总是不可以够在事前进行预测。而当商业银行成为管理的重点时,其风险管理一般比一般企业面临会更多的困难。伴随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需要。因而,依据商业银行营运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不断革新和改变,与时俱进,紧跟环境变化以适应突发状况。现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根据其内涵来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拓展组织设计、职位设置和职员配备。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遇见的主要问题,突破已有些风险内涵分类,并提出改进和深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路,力图对进一步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所帮助。
2 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永存的话题,针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国内学者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成就。这类研究既包含定性剖析也包含定量剖析,但研究的风险比较单一,而且对于风险的分类方法固定不变。
朱映惠(2013)针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打造KMV模型对国内上市公司信用情况进行实证剖析,验证了KMV模型在度量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方面的有效性。最后,为提升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张学军(2013)针对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与风险管理提高进程中遇见的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缺少系统适当的机制、有关的工作步骤不规范、风险管理的技术落后等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进一步理清其中缘由始末。胡正(2014)觉得,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都遭到利率的管制,没意识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程度和势必性,利率市场化迅速的推进却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需要。纵览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近况,多数商业银行都缺少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大大滞后于利率市场的需要。因此,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是国内商业银行将来一段时间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宋首文,代芊,柴若琪(2015)通过整理文献资料,针对网络技术与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发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不足,并引入“网络+银行”方法促进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革新,从而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新正常状态下提供达成变革进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张光权(2017)提出,在金融危机致使急剧的金融形势变化下,商业银行有必要明确内部控制对于银行本身的要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实时性的风险管理。除此之外,结合内部控制的近况,探求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可行手段。李红,徐雅梦(2017)使用经典RAROC模型,搜集国内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5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剖析指标值的结果,发现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足,得出国内5大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一般,而股份制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待加大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海量学者从多方面探讨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成就比较丰富,但其研究的重点却在单一的风险剖析和管理,而缺少针对海量风险的全方位管理提出管理手段。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打造多维度的风险管理办法,全方位系统地管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近况和存在的问题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主要包含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不一样的风险其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而且风险之间可能存在互相影响和恶性循环的可能。总之,这类风险的发生会严重干扰商业银行的营运管理。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又叫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可以偿还借款本息或延期偿还本息而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资金用户信誉较差、债权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倒置、企业间随便拖欠货款形成“债务链”、企业的坏账导致银行的不好的资产比率偏高、企业恶意破产来逃避银行债务。
操作风险在运作过程中因账务或机构设置不合理、分工不协调、规章规范和操作规范不严谨、操作方法落后等内部管理缘由,使银行遭受损失。内控规范没有效实行、规范落实不到位、职员思想教育意识薄弱、监督检查规范不到位、责任追究不严格。
市场风险市场价格的变动致使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会面临损失。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波动时发生损失、银行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活动中因汇率变化损失、因为资产重置或贷款抵押品价格变化遭受损失。
法律风险因法律规定不健全、不正确的而导致与预计状况比资产价值降低或负债增加。犯罪行为和道德行为滋生,金融合约不受法律的保护。 从时间上来看,国内开始看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相对更晚些,这也是整体上进步尚不成熟的一大缘由。伴随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成熟,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健全,国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虽然有所改观,但一系列的问题仍然存在。第一,是金筹资产的水平不佳。因为自我约束能力的缺少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外加政府过分的干涉和宏观政策的调整等缘由,商业银行相当一部分资产已经丧失收益甚至本金。银行在放贷过程中没严格进行信用评级操作,部分贷款很难收回。贷款的企业要么不可以,要么不想偿还银行贷款,银行因此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第二,市场化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比如银行同业间的资金拆借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对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来讲是有利的,但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和不规范的拆借行为会致使各种潜在的危机。然后,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也在渐渐加强。管理经验的缺少,使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买卖中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最后,金融犯罪案件频频发生。犯罪方法和类型复杂多样,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也不断扩大,尤其是银行内部缘由致使的偷窃和金融欺诈等事件,会使银行资金遭受进一步的损失。
4 改进和深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鉴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大多是从风险分类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肯定的革新,分别从时间、手段和层次三个角度进行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时间角度的风险管理。一般而言,风险发生的时间可以根据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分类。在风险管理的事前环节,因为风险的不可预测、不可度量和很难修复,商业银行没办法明确风险存在的隐患和后果,没办法判断风险发生的时间、频率、地址。在风险管理的事中环节,风险是已经被辨别的,而且风险可能涉及的职员也初步确定。但,风险影响的范围和后置效应都很难计量,没办法完全确认是否单一风险。在风险管理的事后环节,调分数查询析不断深入,风险事件可以被全方位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风险计量和剖析判断风险影响,并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进行风险弥补。
基于手段角度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需要维持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和满足业务进步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的积累下,商业银行采取的风险管理主要手段包含预防、控制和监督。在风险到来之前,风险预防具备肯定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将风险抹杀在摇篮里。在风险发生过程中,封控具备肯定的时效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比如银行的一些风险管理模型,可以准确、准时地剖析正在发生的风险,然后采取不同层次的应付办法加以处置。在风险事故发生将来,针对完全暴露的风险健全规范、优化步骤,推行风险监督,包含检查、调整、纠正和问责等有关手段。
基于层次角度的风险管理。因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多样化和商品的复杂化,其业务层次呈现差异化趋势。长期性的贷款、短期性的筹资、投行、投资理财、资产管理等业务,具备高风险或低风险特点,需要相应的管理方法进行封控。层次风险管理有不一样的阶段,当商业银行没公开上市之前,主要使用战术性的年度经营计划或风险管理计划;当全国性商业银行完成上市,采取中长期的策略进步规划,积极靠拢国际银行业监管体系;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结合务实和务虚的管理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业务进行风险管理。
5 总结
金融风险管理是现在全球常见关注的话题,随着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金融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的可能性不断加强。在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长期不看重风险的现象。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商业银行逐步?J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程度,而且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中深入领会到风险管理的要紧意义。当然,风险管理看重程度的加强只不过第一步,更要紧的是针对多样复杂的风险怎么样加以有效管理。本文针对国内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特点,剖析了风险近况和存在的问题,从三个角度提出风险管理手段以改变目前风险管理体系。显然,本文的研究也只不过针对风险管理的定性剖析,没结合实证数据展开定量剖析,尚存在不足之处。但,本文提出了一种很好的研究思路,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了肯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