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水平;评价体系;实践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116
护理水平评价指根据护理有关管理标准对护理全过程进行组织性的调查与剖析, 客观的对护理水平进行评价, 从而对护理品质进行有效保证[1]。通过对《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推行细节(2012年版)》(以下简称细节)仔细阅读可知, 在医院中所推行的新评审内容及相应的评审办法, 均根据“以病人为中心”原则进行, 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服务、水平及绩效作为最重要目的, 对护理水平进行改进, 通过采取现场评价、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及社会评价等综合性的手段, 进行评审评价。当时本院作为广东唯独一家不是“二甲”医院的县级医院, 底子薄, 任务艰巨, 怎么样根据《细节》中有关条约需要, 打造符合《细节》为导向的护理水平评价体系, 是护理管理者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本院2016年11月初同意清远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评审专家对本院拓展的“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获得了好的实效。下面介绍在创“二甲”医院实践过程中, 怎么样根据《细节》中的条约需要, 打造符合《细节》为导向的护理水平评价体系, 具体做法如下。
1 构建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广东卫生厅护理管理工作规范》打造护理组织体系, 实行业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的二级管理体系, 结合本院的特征组建四大委员会:护理水平管理委员会、专科护理进步委员会、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委员会、护士职业安全管理委员会。各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组长和组员组成;每一个委员会下设不一样的小组, 共有10小组, 各小组成员由科护士长及各科护理骨干组成, 让一线护士参与科室管理, 采集一线护理职员的建议和建议, 同时能提升护理职员工作积极。
2 推行办法
2. 1 建章立制 第一护理部要研读《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推行细节(2012年版)》中各章节, 理顺与护理有关条约, 后有计划地组织各科护士长学习各条约中内容, 并需要各护士长对照条约内容进行自查, 针对条约需要修订或制定护理工作规范、步骤、预案及护理常规。健全护理规范、步骤、规范、常规是水平改进的基础。因此需要补充原来没的、口口相传的规范、步骤, 修订操作性不强的和过时的护理规范、步骤、规范、常规等, 以达成持续水平改进的目的[2]。同时对试行或修订的护理规范、步骤、规范等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全院护理职员学习及考核, 提升护理职员对规范、步骤、规范、预案、常规等内容的知道率。
2. 2 制定合适本院实质工作的护理水平评价标准 在规范护理行为的过程中, 护理水平评价标准是一种要紧的依据, 它打造在实践的基础上, 可以有效地衡量护理水平的优劣, 指导护士工作并反馈性地指导实践, 而打造护理水平评价标准是护理水平管理的重点环节, 是有效提升护理水平的保证[3]。
2. 2. 1 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及责任制整体护理评价标准 研读《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推行细节(2012年版)》发现, 《细节》特别对护理服务及护理安全方面进行了特别显示以说明其重要程度, 需要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需要医院设立相应的安全管理组织与对护理水平进行管理的组织, 具备相应的监管手段, 而优质护理服务是确保护理服务水平与安全的重点, 是评价标准中的核心条约之一, 要落实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 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所以需打造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及责任制整体护理评价标准。
2. 2. 2 制定出其他水平评价标准 依据《细节》中第三章病人安全及第五章护理管理与水平持续改进中, 需要需要创建分级护理水平评价标准、危重、一级护理水平评价标准、围手术期水平评价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评价标准及各特殊专科护理水平评价标准等。每一项水平评价标准又包含若干个方面和条目, 需要对护理水平标准进行按期与不按期的成效评价。
2. 3 制定护理水平评价指标 在海外, 对于护理水平评价多是针对护理结构的水平方面、护理过程的水平方面与结果水平指标等方面。其中护理结构水平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指标:护床比、床位占用的比率、护士队伍中注册护理所占的比率;护理过程水平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指标:病人发生压疮的比率、病人发生跌倒的比率、病人出现意料之外拔管事件的比率与病人发生不好的事件的比率等;护理结果水平的评价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指标:对病人的认可度、护士的认可度等[3]。
现在国内对于护理水平的评价共包含护理工作水平及工作效率两项指标。其中护理工作水平共包含以下几项评价指标:病人认可度、基础护理、特别护理及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的合理率、护理技术、急救物品的合格率与意料之外建议、护理文书书写等合格率;工作效率评价共包含以下几项指标:病床用状况、床位的周转状况与院内发生感染的状况等[4]。参照卫计委(原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推行细节》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 以循证为依据制定合适当地化的重点指标体系:①急救车管理正确实行率达100%;②基础护理正确实行率达≥90%;③ 护士培训与考核正确实行率达≥90% ;④护理病历书写正确率达≥90% ;⑤健康教育正确实行率达≥90%;⑥护理职员对不好的事件报告规范的知道率≥95%;⑦病人身份辨别正确实行率达100%;⑧静脉治疗护理正确实行率≥90%;⑨防跌倒/ 坠床手段正确实行率达≥95%;⑩预防压疮正确实行率达≥95%;手卫生正确实行率≥95%。
2. 4 打造护理水平的评价办法 改革传统的护理水平评价办法, 根据制定出的水平评价标准, 每月由各质控小组对个案进行追踪或者是进行系统的追踪, 对护理水平进行评价。质控过程中需要将病人作为中心, 追踪病人住院全过程中的护理, 通过和病人进行面议及查阅科室资料等手段去评价各科护理指标的落实实行状况和各项护理工作规范的落实程度, 重点深入追踪有疑问问题的环节, 同时看重对系统的改进, 其次是要看重在整改过程落实跟进, 实是求是地对护理水平进行检查评价, 从根本上去彻底解决问题, 降低类似事件的第三发生, 持续不断地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2. 5 对护理水平评价结果进行大全剖析及进行护理水平水平持续改进。
2. 5. 1 检查结束后, 由各质控小组对照各项护理水平检查标准扣分细节进行扣分, 在下月初护理部对各质控小组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剖析, 并结合护理部平时到各科室进行水平检查状况进行一个客观的大全后, 把各科得分状况报财务科与各科绩效进行挂钩, 并在全院质控会议上进行通报, 同时把各科的存在问题反馈到各科室。
2. 5. 2 护理水平的持续改进指对护理水平进行评价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缘由的剖析, 同时给予相应的应付手段, 对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改进, 对护理职员进行行为上的规范, 并对结果进行重新评价, 判断改进对于护理水平带来的影响, 从而于最高程度上改变病人认可度, 明确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方可达成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5]。因此对质控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科护士长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持续不断地进行水平改进, 护理部不定时地?M行督导检查, 跟踪整改工作落实状况。
3 结果
通过构建符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推行细节》为导向的护理水平评价体系, 管理者才能发现护理水平存在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手段改变护理水平。三年来本院护理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提高, 住院病人认可度逐步提高, 病人认可度每每年平均≥95%, 各项护理水平指标都达到有关条约的需要:①急救车管理正确实行率100%(目的值100%);②基础护理正确实行率97.13%(目的值≥90%);③护士培训与考核正确实行率97.6%(目的值≥90%);④护理病历书写正确率97.1%(目的值≥90%);⑤健康教育正确实行率98.1%(目的值≥90%);⑥护理职员对不好的事件报告规范的知道率≥95% (目的值≥95%);⑦病人身份辨别正确实行率100%;⑧静脉治疗护理正确实行率97.9%(目的值≥90%);⑨防跌倒/坠床手段正确实行率97.9%(目的值≥95%);⑩预防压疮正确实行率97.9%(目的值≥95%);手卫生正确实行率99.5%(目的值≥95%)。
4 讨论
4. 1 提高护理水平管理 通过“二甲”医院的评审, 本院初次打造了一套符合本院实质的、有效的护理水平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 改革了以往的经验式水平管理。
4. 2 掌握运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拓展护理水平管理 PDCA循环理论是推行水平管理活动的科学工序之一, 应用广泛。几年来本院也拓展运用水平管理工具进行护理问题的查找和改进, 获得了较大的进展, 也全方位提高了护理水平管理水平, 可见管理工具的应用在护理水平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有哪些用途[6]。因此, 在用管理工具前需进行全方面的培训, 使管理者对水平管理工具能真的地应用到平时工作中去。
4. 3 应用追踪法理念进行水平评价 使用追踪办法对护理水平进行评价, 发现问题、验证工作步骤、规范的应用成效。另外加大护理职员的水平控制意识, 包含对细节的管理方面, 使其形成一种动态的循环模式, 使护士对护理中各细节进行关注, 依据病人需要进行健全, 改进护理水平, 提高护理水平, 最大程度使病人受益[3]。
伴随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拓展及护理专业内涵的不断深入, 打造切实可行的护理水平评价体系是促进医院改变护理水平的要紧方法, 而且一套合理、有效的护理水平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应要符合《细节》中有关条约需要:①要打造一套满足病人需要为导向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体系;②评价标准要体现护理专业内涵, 为病人提供连续、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 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同时应重视病人生活水平的提升;③要会用水平管理工具进行水平评价与持续改进, 如此才有益于护理职员有针对性进行整改, 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