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习英语体验式教学在独立学院中的应用

点击数:710 | 发布时间:2025-02-12 | 来源:www.jiaxuemao.com

    大学习英语的体验式教学是在教育部旨在加大实用性英语教学、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的“大学习英语教学改革工程”中被引入到大学习英语教学中的。

    1、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定义

    体验式教学源自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来源比较广泛,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依据V. Kohonen的看法,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John Dewey的进步教育哲学(progressiv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Lewin 的社会心理学理论、Kelly与Piget的认知教育和认知学习理论、Maslow 和Rogers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有密切联系,这类不同范围的理论形成了体验学习思想的刚开始雏形。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倡导的“干中学”(leaning by doing)概括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来源的一同特点。

    从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看出: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常识并学会常识的本质。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在现在外语教学理论的进步基础上,借鉴体验式学习的优势而提出的。

    2、体验式教学的模式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优势怎么样展示,需要研究和规范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因为体验式教学源自体验式学习,所以设计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知道体验式学习的模式。它的模式包括有四个阶段:具体历程、思维察看、抽象定义和主动实践。这四个阶段的具体任务是:

    1、具体历程阶段: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

    2、思维察看阶段:学习者对已历程的体验加以考虑;

    3、抽象定义阶段:学习者达到理解所察看的内容、并转换为合乎逻辑的定义;

    4、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验证形成的定义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

    在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时,要体现调动学生体验学习的阶段。通过体验教学的课堂实践,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探索并提出一套“体验式”教学的模式。这个模式包含四个阶段:课前素材筹备、课堂情景体验、课堂常识总结、课堂及课后语言运用。“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有肯定的需要,在学习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胆的表演者,有效的语言用户,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者。当然,这个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互相包括的。

    3、大学习英语体验式教学在独立学院的应用

    在此笔者选取《大学体验英语》中一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为例进行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课堂基本状况

    以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2012级某班为例,计30名学生,每周英语课程4课时,每次2学时,90分钟。使用教程为:《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灾难与拯救”(Calamities and rescues)。

    (二)教学步骤

    为了体现体验式教学的原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摆脱以往偏重课文,以词语语法为主的思路,围绕课文主题设计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的课堂活动。

    1.课前素材筹备

    对课文的处置要第一让学生体验。教师对这一课的筹备是采集有关“灾难与拯救”题材的图片,包含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重大事故等,比如1978年的唐山地震、1998年中国的大洪水、北京的沙尘暴、俄罗斯的核潜艇事故。把它们做成Powerpoint 文件;剪辑著名的“灾难”片电影,如Titanic, 飓风等用于电脑多媒体,更简单的方法是筹备几张有关灾难的图片(用于实物投影仪),教师依据图片改编课文。

    2.课堂情景体验

    教学就在师生一同观看图片、影片的资料中开始。从电视、故事片、纪录片与音乐片中甄选一些片段通过电脑多媒体用于突出语言英语情境和语言应用办法。尽管这类录像资料不可以取代讲课内容,但可用来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地区,从而达到深化常识的成效。

    3.课堂常识总结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考虑并简单写下与灾难拯救有关的表达办法,假如有问题,需要学生主动求助教科书或老师。此外,还要写下他们对灾难与拯救的认识。然后,学生讨论问题,口头表达出各自从教科书中找到的答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第三具体体验。总结阶段的形式是多元化的,通过考虑总结,学生较容易依据前一阶段的历程、察看、考虑,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新学到的常识。

    4.课堂课后语言运用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为要紧的一环。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自主性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注意对学生在脱离课文后的创造性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练习方法有:多种形式的交谈、专题讨论、连贯对话、角色饰演、笔头作文、口头或笔头翻译等等。多种形式的练习,重点在于打造一个积极的语言小环境,调动和激活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因此,教师有哪些用途及其对课堂的设计、安排、调配等方面的组织手段就看上去尤为重要了。

    通过这个循环过程,学生们在有关词语的应用、句子的翻译和口头表达等方面得到了训练。学生们感到如此的课堂教学与以往仅仅重视教师讲授的办法相比,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成效也最好。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