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21-03
配送作业是现代物流的要紧功能之一,《物流配送实务》课程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紧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之一,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占有极其要紧的地位。但目前该门课程的专业教育中大部分院校存在着课程设计与社会需要脱节较紧急,偏重于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和办法单1、理实一体化教程少、考核方法简单等问题。本文调查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配送作业有关的主要就业企业种类,汇总了每个企业种类对于物流配送作业有关职位的职业技能和理论常识需要及职员须拥有的能力需要,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范围,进而确定学习范围,从而确定了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课程理实一体化配套教程和综合化的课程考核方法。
1 目前《物流配送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计与社会需要脱节较紧急
项目化课程设计需要再广泛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才可以保证整个课程体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可以契合社会需要,才可以体现学有所用[1]。但《物流配送实务》课程现有些项目化精品课程及其配套教程的设计,大部分总是只不过简单地把原先的理论体系的章节换成了项目,从而致使课程内容体系偏离了社会需要。
1.2 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操作较少
《物流配送实务》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为物流配送作业的步骤性,也很容易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2]。但笔者调查了多家相同种类院校该门课程的教学状况,大部分院校存在偏重于理论讲授,忽略实践操作的问题。究其缘由是有不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备或是实践项目开发较少。
1.3 教学办法和方法单一
在调查中笔者获悉,虽然大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讲课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办法也使用了案例剖析、小组讨论等办法。但因为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同时受实践教学条件等的限制,其教学办法和方法仍然比较单一。
1.4 理实一体化教程较少
理实一体化教程是推行一体化教学的基础,《物流配送实务》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备步骤性、操作性强的特征,最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程的开发[3]。但该课程现有些理实一体化教程的开发总是只不过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在课程教学推行中非常难做到理实一体。在2016年4月通过检索国内最著名的书本在线交易平台卓越亚马逊,发现与“配送”有关的高职类教程检索结果有202条,所有结果中理实一体化教程只有3本,其比率不到1.5%,而且这三本教程几乎全部是仓储和配送两大功能组合的教程。
1.5 考核方法简单
笔者调查知道,大部分院校该门课程的考核还是沿用原先的理论考核体系,总是通过一次期末考试,某些院校可能还会考虑考勤、作业等平常成绩,来确定该门课程的最后成绩,考核办法相对单一,这种考核办法不可以够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实质操作等能力,因此也需要设计一种综合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2 《物流配送实务》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过程中,笔者所在课题组第一走访了与配送作业有关的几个种类的企业,剖析了各类企业的职位技能需要,形成常识内容体系,引进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和实训项目。
2.1 剖析典型企业职位技能,以保证常识的实用性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走访了中百配送、宅急送、荣庆物流、潍柴集约配送等配送作业职位比较集中的几家企业,这几家企业分别是典型的零售企业、快递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调查了以上几家企业的配送职位技能和职位常识需要,依据职业职位(群)的职业能力需要,同时参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有关配送的有关常识和实践性专家的建议,打造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需要,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同时邀请在以上几家企业就业且成绩突出的往届毕业生,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有针对性地征求建议,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范围,教学内容、教学办法与考核方法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因为课程设计过程依托于真实的企业需要和企业职位技能剖析,实用性较强。
总结整理技能和常识树,从而形成了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大纲,确定了本课程的四大情景及其项目和任务明细,最后确定了以零售企业配送作业为主,其他三类企业配送作业为辅的课程结构。在课程项目任务的编排上,每一个情景都以一个完整的实质企业项目的推行过程为依据进行,学习完一个情景就完成了该情景的一个实质企业项目。因为课程的常识和技能结构体系,是基于真实的企业职位技能剖析的,所以其实用性较强。
2.2 依据真实的企业作业项目设计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的设计都以该种类代表企业真实的作业项目为依据,从企业推行该任务的工作步骤上进行学习情境的规划和工作任务的设计。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以一个典型的物流配送项目任务为载体组织内容。在一个教学情境下,依据情景的推行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再往下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课程内容编排的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些工作步骤关系,而不是常识关系。依据工作步骤关系将各种类企业平时业务作业中所需的常识和技能,融入任务的推行中,完成了该项工作任务也就学习了有关常识。通过以上办法形成了本课程基于零售企业、快递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的四大学习情境,确定了各情景的项目和任务明细,终确定了以零售企业配送作业为主,其他三类企业配送作业为辅的课程结构。本课程最后形成了四个学习情景、十三个作业项目、二十六个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课程的校本教程。 2.3 革新教学办法和考核方法
适合的教学办法可以较快地完成学习计划并很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门课程的教学推行也不可以够仅仅使用单一的教学办法就可以完成,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办法[4]。本课程对每个教学任务的推行过程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办法和教学推行策略供任课教师参考。1)小组学习:整门课程的推行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办法,进行教学任务的推行,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2)案例讨论: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集思广益,分组讨论该案例的推行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总结能力[5]; 3)现场教学:借助学院有力的实践教学条件,每个工作任务在各小组设计完任务推行策略后,都到校内实训基地现场进行工作任务的推行,以实践检验任务推行策略的优劣;4)技能竞赛:对任务的推行过程,在校内实训基地现场进行小组间的技能竞赛,其他小组现场观摩评判,最后对整个学习情景进行总的小组间的技能竞赛,检验各小组对于学习情境的学习和推行能力。
同时本门课程还改变了以往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办法,设计了一种综合性的课程考核办法。本门课程的考核以教学情境的推行策略设计和推行为主要的课程考核依据,以理论考核为辅助的课程考核依据。本门课程设计了《项目任务单》,项目任务单设置了本科课程的所有需要设计和推行的工作任务,学生个人需要每一个任务提交一次本门课程的《项目任务单》,教师对项目任务单的评价作为该生策略设计的成绩;因为本课程的任务推行需要团队协作进行,因此本课程的策略推行成绩是一种团队评价,整个团队所有人的成绩一致,队长适合加分。策略推行成绩综合考虑教师评价和其他小组现场观摩评价成绩。本课程的成绩比率构成如下:
3 《物流配送实务》项目化课程设计策略
3.1 面向职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剖析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配送作业职位比较集中的几家企业,剖析了几家企业有关职位群的常识技能需要,汇总了各种类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3.2 项目化课程体系设计
在剖析了各职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后,明确了各种类企业职位群所需要拥有的常识和能力,汇总了其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各种类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步骤从复杂到简单的原则,序化了本课程的课程内容体系,最后确定了以零售企业为主,其他企业种类为辅的总体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以各种类企业的作业步骤为主线,设计了该企业情境下的作业项目,依据各项目推行所需要拥有的常识及其必经步骤,设计了该项目下的工作任务,最后确定了本门课程的四个学习情景、十三个作业项目、二十六个工作任务。本课程的四个学习情境和十三个作业项目如表2所示。
4 结束语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物流配送实务》课程从2010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策略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以上策略是该门课程改革的第三版。从推行该门课程的改革开始,教学成效逐年提升,获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我院初次参加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项目的比赛,获得了全省三等奖;2012年,我院第三参加山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项目的比赛获得了,获得了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项目的比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2年十月,基于本课程改革项目的《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获得了山东省级精品课程立项;2015年配套教程获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程”。
本课程建设项目组还会不断依据企业的作业步骤和作业需要的变化,不断在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的作业步骤和作业任务,进行持续的课程改革,以保证提升教学成效,保证教学内容和常识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