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引发了全球IT范围继PC机后的第二次产业浪潮。Internet的出现使全球信息二手网络化成为历史的势必。一批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管理软件开始出现,互联网经济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互联网会计应运而生,成为会计进步的新范围。
互联网会计的产生及渐渐进步,冲击了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本文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现行的会计假设使与“实体企业”经济环境基本适应的,伴随虚拟企业的出现,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的四个方面都或有新的内涵、新的进步;将来无处不在的网络络与愈加动荡不安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灵活多变的微观经济环境,使“决策有用性”将取代“受托责任”成为财务会计的最重要目的;很多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金流动制将渐渐取代权责发生制成为互联网年代会计确认的主要办法;历史本钱原则这一传统财务会计的要紧计量原则已经非常难适应新经济的进步,将渐渐被公允价值、现行本钱和市场价格等多种计量模式所取代;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内容也或有所拓展。
互联网会计互联网经济会计目的决策有用性受托责任权责发生制原则现金流动制历史本钱原则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s universality and application, caused the second property wave in the world’s IT field after PC machine. The appearance of Internet makes the globe network information handling technology inevitably. The new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inclupng the network business enterprise, virtual business enterprise started to appear .The network economy changes construction of whole production of economy society with labor the construction and break trap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with accountancy mode. For the sake of the variety of environment, the network accountancy emerge with the tide of the times and become the new field of accountancy.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ccountancy, will strike the traptional accountancy theorie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text tells by following aspects: Assume that current accountancy follows basically by the actual business enterprise’s economic environmen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virtual enterprise, traptional accountancy’s four assumed aspects will have newmeaning and new development . In the future, the everywhere internet the turbulence of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economic environment will make the “decision the useful” replace the “entrusting duty” and become the initial target of the finance accountancy. With the large quantity of finance tools, new hi-tech, network technology, the cash flow system will gradually replace the right-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become the main method of accountancy's confirm in the network age. The history-cosplayt principle, the traptional finance accountancy principle is no longer fit for the new economy’s development and will be gradually replaced by various calculate modes: the fair-value , current cosplayt, market price etc; with the conptions of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contents about finance report also will have to expand!
Network accountant;Network economy;Accounting goal;Decision the useful;Entrusting duty;The right-responsibility system;The cash flow system;The history-cosplayt principle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互联网会计是互联网经济进步的势必产物
1、互联网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的场合
2、电商是互联网经济的要紧内容
2、 互联网化会计体系构架
3、互联网年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变更和进步
(一)、互联网年代的会计假设
(二)、互联网年代的会计目的
(三)、互联网年代的会计确认问题
(四)、互联网年代的会计计量问题
(五)、互联网年代的会计报表
4、互联网会计进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互联网会计理论制约着互联网社会实践的进步
2、市场环境问题
3、互联网会计职员素质问题
4、政策、法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现代社会历程的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文明进步的崭新阶段。伴随20世纪40年代末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产生,经典理论中关于宇宙“实体”和能量要点的观念被物质、能、信息三要点理论所取代。从信息角度对事物客体加以新的描述,已成为现代人的认识和思维方法。现在,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生物工程、AI、CI设计等常识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崛起,形成了继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之后的第四产业,从而将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推进到“信息文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全球的互联网经济已具雏形,互联网己不止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合,开创出一些全新的经济组织(如虚拟企业)和经营方法(如电商)。可以说,因特网己渗透到整个世界的每一角落,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就信息文明对会计学科的影响而言,它使会计进步史历程了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两次重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的过程,它的出现是会计技术方法上的一次“革命”。会计电算化的到来,把广大会计员工从那种日夜埋头于抄写、计算、整理、大全、核对等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得以腾出精力,渐渐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从而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整个管理规则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工会计系统的纸张、笔墨、算盘己被电子计算机所替代,但会计规则并没因用计算机而改变。因此,有人将此时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称之为“手工会计系统的仿真”。
最近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会计范围的应用和进步,预示着会计技术方法由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的目的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主如果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办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均进行全方位进步,进而据以打造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管理软件。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进步过程。作为会计进步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在于:它不再是会计技术方法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与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办法的整理。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当令提出“互联网财务”或“互联网会计”的全新定义。
1、 互联网会计是互联网经济进步的势必产物
互联网是internet/intranet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互联网,它不止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合,开创了新的经济组织和经营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买卖方法。
1、互联网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的场合。对于企业来讲,信息管理是极其要紧的,它是对新技术和商务信息的捕获,是将这类技术与信息分布到可以帮助企业达成最大产出的过程。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中,企业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不断拓宽我们的生产经营场合,知道最大范围内的顾客需要,从最大范围的提供商中挑选出最好的提供商,通过畅通于顾客、企业和提供商间的信息流,降低很多中间环节,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本钱进入市场,准时把握并不断提升和巩固角逐。
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还使没经营场地、没物理实体、没确切办公地址的虚拟企业出现。这类企业只须在internet的一个结点上租用肯定的空间,经过认证,便可在网上同意订单,探寻进货渠道等交易活动。虚拟企业使传统企业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传统的买卖方法。
总之,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中,企业成为全球互联网Supply chain中的一个结点,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法进行,企业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步骤都可以数字化,管理成为前计算的活动,互联网成为“经济的新战场”。
2、电商是互联网经济的要紧内容。电商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法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接触方法完成的任何形式的业务买卖。电商分四类型型:一是BTOC即企业对客户的电商,二是BTOB即企业对企业的电商,三是PTOP即个人对个人的电商,四是NAME YOUR OWN PRLEE即记名拍卖。从本质上讲,电商是一种全新的市场运作方法,它的核心仍是“商务”实践表明:从适用范围看,电商应用比较成功的是在企业的业务范围如企业物流系统、网上虚拟商店与金融证券买卖系统和个人投资理财系统等。如1999年11月,美国两大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先后宣布将它们庞大的采购部门转移到网络上。
电商已成为互联网经济的要紧内容,它使企业的经济环境、经营方法、管理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进行电子单据处置和电子货币的结算;二是可以达成远程操作、动态会计核算和在线管理,而传统会计对此是没有办法的。
2、 互联网化会计体系构架
1、互联网化会计使用真的意义上的互联网系统结构,在内是一个与营运管理及各种业务活动紧密联接的内部互联网子系统,对外则与各种对外业务的处置及特定目的相联系,通过与多种公用系统的多极链接融入整个社会互联网系统。
2、内部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完全互联网化的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作为整个营运管理互联网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各种基本业务的实行紧密地结合在一块,从每个业务点上直接进行基本数据的输入,通过互联网系统按设定路径以即时形式传输到有关方面,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置为基本特点的互联网化控制及信息管理软件。
3、会计系统的对外连接将是会计系统结构体系的一个要紧方面。因为很多对外交往事务、有关信息的采集与很多的经济业务会在网上进行,因此,内部管理控制互联网将以多极链接的方法直接与外部维持联系。
4、在组织内部计算机互联网中设置会计信息处置控制中心,以信息集成的方法进行信息处置,以设定会计频道的方法对外发布信息与交流。这种系统结构的优势在于:
(1)、通过会计体系与业务处置及管理控制系统的密切结合,达成对基本业务的实时财务会计控制;
(2)、形成以业务为中心的责任考评体系及便利迅捷的内部信息交流;
(3)、突出会计系统中央处置单元有哪些用途。会计系统中央处置单元将是整个会计系统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以满足内外各种信息需要的信息集成的设计、管理及信息发布。包含:内外基本会计数据的采集、会计数据的分类处置、会计剖析、预测、信息发布管理和反馈控制等;
(4)、通过互联网进行内外各种有关会计业务的处置,借助互联网系统的处置优势,很大地加大会计控制的力度,扩展会计信息的范围与内涵。
3、互联网年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变更和进步
(一)、互联网年代的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大家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经济环境中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做出的总结,是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的或没办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对象,依据客观的正常状况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是决定会计运行的基本首要条件和制约条件。现行的会计假设是与“实体企业”经济环境基本适应的,伴随互联网经济年代的到来,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基本假设或有新的内涵、新的进步。
1、 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在互联网社会中,经济活动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使企业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进入媒体世界,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使会计主体对应于“虚”、“实”两个空间,如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Amazon就是个虚拟企业(VirtualFirm),这种公司借助现代化信息交流技术将海量公司或企业组成一个互联网组织,具备一个公司或企业所不可以拥有的市场能力。作为一种有独立的提供商、制造商、生产厂家及客户,以各自相对独立的优势为节点而组成的互联网,总是是每个互联网成员出于自己的某种策略考虑而临时组建的动态合作方法。这种临时互联网关系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虚拟企业以高度发达的通信、信息技术为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通过合作进行角逐,具备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在互联网空间中飞速重构和解散,致使会计主体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甚至具备我们的现金流量和负债的单一商品都可以形成一个报告主体。
因此笔者觉得,互联网化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假设应拥有以下特点:它应是具备特定财产的经济实体,并有经济业务或事情发生;(2)它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经济业务或事情应能明显区域别于其他“会计主体”;它应有资金的管理、用权,应能进行经济核算并对外报告经济活动情况或营业额;它应有相应的员工,有相应的技术技能;它应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因此,在互联网化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的新定义应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目的的社会组织集合体”。其会计活动空间范围可以包含传统会计系统界定的“实”的物理空间中的公司、企业、集团及其分支机构和内部独立核算组织、责任中心、行政事业单位、基金组织、独资企业等,亦可涵盖以互联网“虚”的媒体空间为主的“互联网公司”、“虚拟企业”等互联网化开放式公司、组织、社团等临时性结盟组织。
2、 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在肯定历史阶段产生的。股份企业的出现、两权离别、有限责任股权分散、现代化大生产的大规模投入,使持续经营成为一种客观需要。会计不可以打造在突如其来的终止企业营业活动的可能性的基础上。
但虚拟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打破联合企业的时间间隔,是临时性结盟且分合飞速,具备随时性和随机性,是一种动态的有其适应能力的组织。市场机会是虚拟企业打造的首要条件(多是基于具体项目、商品或服务的合作),虚拟企业随机会获得而产生并随其消亡而解体。1994年展出的新型宽体客机波音777就是一例。该客机由美、英、法、加、日等国大企业的34个工作小组一同完成。整个过程完全在互联网上进行,依赖网上信息的充分交流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各零部件之间拟合度十分精准,组装中没出现一次返工。对于这种虚拟公司来讲,打造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很多会计处置办法显然不再适合,由于它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首要条件——假定会计主体在可能预见的将来不被解散、终止。
笔者觉得,互联网化经济环境中经营活动面临巨大的风险,其经营活动具备“短暂性”。当令介入、退出与转换,人力资本、经济资源的迅速流动,已否定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因而有必要以“项目清算”会计假设取而代之。
项目清算会计假设是指在互联网化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为达成某个或某组合作项目,通过INTERNET方法,将很多的互联网资源飞速组织起来,并根据顾客的具体需要进行商品设计、开发、革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和最后消费。当合作的某个或某组项目一旦完成,会计主体就需要对项目收益进行清算。没有权责发生制、历史本钱和跨期摊提等会计程序和办法。这种融数字环境和物理环境为一体的商务环境是由交互式数字而不是由生产要点驱动的,即端到端电商模式。互联网资源在互联网媒介中达成着迅速的流动和整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清算”定义,与“实”的物理空间条件下的破产清算不是同一的定义。由于,当一个合作项目完成并进行清算之后,“互联网公司”又重新探寻新的投资合作项目。
3、 会计分期假设
由于信息的提供遭到技术限制,会计信息管理软件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传统的会计假设需要需要为编制报表日出肯定时间,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时间长河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续的期间,形成按期报告形式;如此做是为了便于核算和报告主体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就,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互联网经济年代,虚拟企业的组成成员之间的松散网盟,可以在短期内仿效签协议的公司形式,也可以在短期内解除这种网盟。对于这种短暂的经营过程,再去人为划分多个时间间隔恐怕已无必要,这个时候可以以“网上实体的买卖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每次买卖结束后编报一次会计报告即可。如此就可使买卖的帐务处置维持完整性,同时也有效地防止了跨期摊配时人为调节等问题,本钱和成本的分配也没有配比问题,便于企业清算。
另外,在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打造将来,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置、加工、披露都向着电子化、互联网化进步。这种基于Internet/Intranet互联网的信息处置与报告模式的选择,使得企业各业务部门可借用于“群体软件”共享的接口环境协同工作,所产生的信息存储于共享数据库。已内化为Intranet一部分的会计信息管理软件可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同各业务部门随时维持信息交流,发挥会计的反映与控制职能。而且,因为Internet与Intranet是一脉相承的,企业外部信息用户可随时登录公司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发布,或依据授权通过防火墙身份检查,正当合法地借助数据库中心游览所需数据。如此企业外部与内部信息用户都可以实时获得最新的信息,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而会计分期假设则可变更为实时按需获得信息的非等距买卖期间假设。
4、 货币计量假设
这一假设的内涵主要包含:货币计量、币种唯1、币值稳定。货币计量假设总是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时空中优质不变,于是就有了应用上的局限性。
“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将不少尚很难用货币计量但对于经济决策多余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以外。互联网经济年代,虚拟企业只是一个抽象的联合体存在,其非常重要的资产只能是人力资本和常识产权,在资产负债上毫无显示,很多非财务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揭示与借助。
“网银”的兴起,使电子货币进行结算的互联网买卖成为信息年代的商务主流。从1996年美国纽约的安全第一互联网银行(SFNB)成为全球首家Internet电子银行到今天,已有1500多家银行进入电商范围。电子货币是推行电商的要紧条件,它是使用电子技术和通讯方法,在信用卡市场上流通的、以法定货币单位反映产品价值的信用货币。传统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而现在电子货币是由银行发行的,其用只能宣传引导,不可以强迫命令。在用中,要借用于法定货币去反映和达成产品的价值,结清生产者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互联网货币所带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大大加快了资金流动速度,资本市场买卖更活跃,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之在线交易可瞬时完成,记帐的“币值稳定”假设遭到冲击。而计算机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些精准工具,使会计假设敢于选择“币值变动”。数以千计富有创造力的软件开发公司可以提供精准和灵活的金融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货币收入支出和资金流通进行精准管理。
对于币种的唯一需要,就是突破手工方法下人工本钱和时间本钱的限制,可依据需要使用多种货币计量。譬如运行功能货币和报告货币两套核算管理软件,根据经济事情发生当时的汇率即时折算入帐,以克服在会计报告时产生各种外币报表折算办法选择上的弊病,使报告的信息愈加尽如人意。
伴随网上经济的打造,货币的形式和本质都将发生变化。有形的资金为数字化所代替,货币流通变为电流与数字运载着货币的形象价值在社会中流通。货币愈加抽象化,实质资产储备与货币总量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最后打造起一套完全独立于实质资产的、抽象的全球货币提供系统。一种与其它所有货币一块实行汇率浮动的新型国际货币将会在网上出现,那时在网上所有些商务活动都可以使用这种货币单位,则“币种唯一”的需要就看上去多余。欧元的诞生就是一个明显的先兆,而影响这一全球货币统一进程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国家主权观念和经济上的安全意识。这种全球一致的浮动的电子价值单位是对货币计量假设一种新的继承与进步。电子货币将成为将来企业记帐的统一计量单位,将资金流与信息流合二为一,货币真的成为观念的产物。
以上可见,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和进步对会计产生了很大影响,这非常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引起的;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会计的革新提供了渠道。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出现和运用,摆脱了会计基本假设的束缚。在任何时点上提供财务报告突破了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对于那些处于不断分合之中的会计主体仅需提供时点报告或非等距买卖期间报告,就可以非常不错地克服会计主体仅设的缺点;每个部门或大中企业若可以一同提供企业全方位的信息,也需要突破单一货币计量的局限。
(二)、互联网年代的会计目的
会计目的一般是指财务会计目的,是不断进步变化的。美国会计界在70、80年代形成了关于会计目的的两个具备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1、 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看法及局限性
在受托责任学派看来,因为社会资源(主如果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离别,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源的委托者讲解、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因此,会计的目的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推广托管理的状况。受托责任学派觉得,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第一,在会计信息水平方面应强调客观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实质已发生的经济事情;第二,在会计计量上,因为历史本钱具备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使用历史本钱计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第三,在会计报表方面,因为经营营业额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收益表的编制看上去非常重要。
在现在经济环境中,尽管受托责任常见存在,在会计上反映,或比较侧重这一责任的履行状况的反映也无可非议,但,若将“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至少有以下一些不妥之处:(1)受托责任学派强调会计系统和会计规范的整体完整性,觉得只有健全的会计系统和会计规范才能确保会计实务的正确性,但会计系统和会计规范内容复杂,保证两者的健全性这一提法比较抽象,一旦实务中出现问题,则很难确定问题的根源,导致众说纷纭、很难统一的局面。(2)在会计处置上,因为受托责任学派强调客观性胜于有关性,因此需要使用历史本钱计量模式。虽然历史本钱模式有其自己的优势,但会计作为一门服务性的学科,应随时注意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忽略市场的变化,只能使会计这门学科墨守陈规,弱化其服务功能。(3)在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学派极少会顾及到资源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要,根据这一思想,会计职员总是很难领会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需要,因而容易渐渐丧失健全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也很难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的水平。
2、 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看法及局限性
1964年—1966年,美国会计掌握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初步提出了将会计信息的用法者、会计信息的作用、会计信息的水平需要和经济决策联系起来的会计目的思想。在报告中,会计的第一项具体目的被描述成:为了“做出关于借助有限资源的决策,包含确定要紧的决策范围与确定目的和目的”而提供有关的信息。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定义通知》中,对财务报表的目的则做出了进一步的讲解:(1)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目前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与其他用户做出适当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能够帮助目前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与其他用户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类经济资源的需要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与使资源和对这类资源需要权发生变动的买卖、事情和状况影响的信息。
概括来讲,在决策有用学派看来,会计的目的就是向信息用户提供有益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有关性和有用性。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觉得会认职员在会计上不只应确认实质已发生的经济事情,还要确认那些虽然尚未发生仅对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情,以满足信息用户决策的需要;从会计计量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觉得会计报表应反映企业财务情况和经营成就的动态变化,在会计计量上倡导以历史本钱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状况下多种计量属性的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决策有用学派觉得会计报表应尽可能全方位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用户需要的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上强调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同等看待,没有对某种会计报表的特殊偏好。
互联网这一工具的应用和普及使得会计目的的传统内容显然已落后于年代的进步,笔者觉得在互联网年代会计目的的内容将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会计信息的用法者
传统会计目的仅重视现有投资者是其一大缺点,由于资本市场的进步将使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样化,这就需要企业不但要考虑现有股东获得信息的便利,更要紧的是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股东的注意,以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增强其进步潜力。互联网的应用使得潜在股东从企业获得信息成为比较简单的事,他们仅需直接登录公司网页或到有关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即可查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信息,而不像在传统形式下,需要找到公司财务报告和某些要紧的申明等书面资料才能获得信息。因此潜在投资者势必成为互联网年代会计信息用户的一个尤为重要的群体。
(2)、提供的会计信息
互联网年代的会计目的更倾向于决策有用学派,因为潜在投资者的增多,会计信息用户更需要的是能为其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进而来决定是不是采取某一行动或决策,所以互联网年代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拥有以下特点:
①决策有关性。在互联网年代,因为集成化的优势,企业采集和处置的信息日趋细微化(细到各部门各职位各事件),所以可提供给用户进行决策所需的详细情况;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相对简单,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被广泛用后将提升信息的决策有关性。
②面向将来。企业借助互联网及财务剖析软件可全方位剖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进步状况和趋势,向用户充分披露企业有关将来进步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回答公司外部利害关系人最关心的问题。
③实时信息。有了互联网,用户可随时进入公司网页或在有关搜索引擎上搜索当日、当时企业的状况,由于企业已将信息集成为一个管理信息管理软件,可随时向外提供信息。
④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用户更全方位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在对信息水平和数目的需要日益提升的互联网年代,非财务信息将给用户很多新的信息以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
(3)、提供会计信息的方法
有了互联网技术的保证,会计信息的提供方法不再拘泥于以纸为载体的财务报告形式,而是以光电和互联网为载体,以在线交流的方法向用户提供信息。用户可随时登录公司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因此可以实时知道企业的每项变动,解决了信息准时性问题;用户可通过超链接或内部搜索引擎的运用查找与自己正在进行的某项决策有关的信息,使信息达成专用性;还有就是信息的发布不再单纯地用文字,而是与图形、图像、声音并存,以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需要。
(三)、互联网年代的会计确认问题
现在,在各国财务会计实务中,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所谓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与成本的归属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成本,进而计算出收益,而不管其是不是在本期收到或支出现金。但,近年来世界经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很多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很多高新技术的应用,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志着世界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经济年代迈向常识经济年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经济的进步与经济环境的改变,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缺点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1、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收入与成本合适比,以便正确计算企业的价值。这就需要会计职员需要分期确认、计算和分配收入及成本。但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办法太多,使得会计职员在存货计价、成本摊配、计提折旧等方面要使用一系列主观估计和判断的办法,导致损益计算的随便性很大,使得损益信息紧急失真。
2、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后决定的是净收益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收益更要紧,尤其是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情况在非常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存活与进步。即使企业盈利,若没足够的现金,也没办法顺利推行其投资计划,从而妨碍企业的进一步进步; 若不可以偿还到期债务,甚至可能致使破产。
3、使用权责发生制,对于达成财务会计过去公认的目的——“向所有者报告资源的经管责任或经营责任”是非常必要的。但,经济环境的变化使财务会计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管理软件向大家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实践证明,信息用户进行决策时,最有关的信息乃是现金流量的信息,尤其是将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但,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能计算过去的损益,如此无疑不能满足实质的需要。
4、依据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损益只反映经营损益,而不包含持产利得,这不只使传统损益定义在反映企营业额效方面过于狭隘,而且也使企业的损益反映不实,如此既不利于对企业营业额的评价,也不利于信息用户做出全方位而正确的决策。
5、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买卖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置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买卖或事情,而对非买卖事情则不予处置与反映。这使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因为没相应的买卖活动,在会计上没办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由于没直接有关的某一笔或几笔经济业务,在会计上一直不予核算。还有一例就是近年来很多兴起的衍生金融工具。它以高风险、高报酬的特征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在持有衍生金融工具期间,可能承受各种高风险与高报酬的变化,但因为并没明确的市场买卖行为发生,基于传统的、以买卖行为的发生为依据的权责发生制,对这种市场风险与报酬的变化不予反映,这显然会致使会计信息的紧急失真。而且权责发生制会计立足于过去的买卖事情,对将来趋势的信息不予反映,如此无疑很难 满足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要。
6、提出和同意权责发生制计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项目的依据是,它们可以为计量企业的效率提供有用的量度,并可为预测企业将来活动和收益分配提供有关信息。因为权责发生制下的分配程序和以历史本钱计价所导致的弊病,在今天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办法能否达到上述目的非常值得怀疑。而且,传统会计办法下所确定的净收益也有缺点,如对成本的估计不足而使收益虚增,致使企业实质税负过重和超常收益分配,使得后续经营乏力,风险加强。以获得收款权力作为收入达成的标志,低估坏帐的影响,使企业虚收实税,负担过重等等。仅以净收益来预测收益分配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由于收益分配决策需要考虑不少的其他原因,如企业是不是有足够的现金、企业的进步计划与筹资能力等,而且收益计算的主观性也使这种预测不可防止地带有非常大的偏见。
7、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本钱原则为基础,然而现在历史本钱备受批判,其基础已经发生了动摇,主要表目前以下四点:①不切实质的币值稳定假设动摇了历史本钱的计价基础,币值变动导致的历史本钱差异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②历史本钱会计因为极少考虑实质价值的变化,使资产价值数据紧急失真。③过去重视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很多要紧的数据没办法得到反映。④忽略用户的信息需要,使信息的有用性不断降低。
8、权责发生制会计以会计分期假设为首要条件。会计分期假设在即将来临的常识经济年代也遭到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表目前以下两点:①将来社会是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信息的准时提供是决策致胜的重点。但在会计分期假设下,只能按期提供财务报告信息资料,信息用户不可以准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紧急滞后;变化越快,滞后越紧急,这没办法满足将来经济社会随时借助会计信息做出准时决策的需要。②在常识经济年代,因为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处置技术方法日益先进,会计分期变得不再象原来那样要紧,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出现,使非持续经营也变得比较常见。
为了适应将来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变革权责发生制,实行现金流动制,实行现金流动制是将来会计进步的必然走向。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达成制为基础,在收付达成制与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进步起来的。它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和处置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效益时以现实发生的或预期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为标准,以反映企业实质承担的风险与报酬。依据现金流动制会计,收益的确定不是通过确认收入与成本并运用收入减成本的方法进行,而是比照存活盘存的办法确定资产净值,收益就是前后两期净资产价值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其中,资产已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如此,企业期末所持有些所有资产,就可视为虚拟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假如此时企业售出这部分资产可望获得的现金数),所有期初企业的净资产可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出额(企业为获得这部分资产的用法权而应该付出的现金数),两者相比较,就等于党旗的现金流入额与流出额的对比,其差额——虚拟的现金流量——就是当期所获得的价值额。现在西方国家常见使用的按现行市价列示短期投资,本钱于市价之间的差额形成利得或损失,便是现金流动制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由于它是基于可能的现金流入出发的。
从西方国家现行实务中对短期投资按市场价格处置可以看出:传统的基于买卖观的权责发生制正逐步向基于非买卖的现金流动制过渡,如此,是不是存在客观的、可验证的市场交换活动看上去不再要紧,而反映企业实质已承担的风险与报酬的实质是会计将来进步的方向。可以预见,在将来经济社会,伴随各种买卖活动与买卖方法的不断革新,现金流动制势必成为会计核算的主流。
与收付达成制相比,现金流动制所关注的,不仅限于实质已经发生的现金收入支出,它还包含可能的或虚拟的现金流量;收付达成制只可以用于对历史的现金收入支出信息进行处置,而现金流动制还用于处置目前或将来可能的现金流量。与权责发生制相比,现金流动制具备如下优点:
1、现金流动制会计在计算收益时,无需将现金收入支出在不一样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降低了会计中的确认、判断与分配,因而比较客观可比。
2、现金流动制会计的特征就是可与时反映与陈报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它不只提供历史的现金流量信息,也可以提供将来的现金流量信息,满足信息用户的需要。
3、现金流动制下计算的损益不仅仅是经营损益,还包含持产利得,使信息用户好了解当期企业财务营业额的全貌,从而有益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4、现金流动制会计以现时价作为计量基础,计算的损益考虑了物价变动原因,使其看上去愈加科学。
5、现金流动制会计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损益,以免因虚计收入,多缴税款而给企业的长远进步留下隐患。
6、现金流动制会计不受会计分期的约束,可以随时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时性与有效性。
7、现金流动制会计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彻底摆脱了买卖与事情的限制,自创商誉(代表将来现金超额流入能力)与衍生金融工具(代表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报酬)可以得到反映。
(四)、互联网年代的会计计量问题
历史本钱原则是传统财务会计的一个要紧的原则,指会计职员在进行资产计价时并不考虑资产的现时本钱或变现价值.而是依据它的原始购置本钱计价。因此,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本钱。历史本钱因为客观、靠谱、可核而得到常见使用。但,这与历史本钱原则产生的特定年代背景的经济进步情况密不可分。在前工业社会,社会进步缓慢,科技对经济的推进用途不明显,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自然也十分缓慢。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缓慢性,不但决定了产品的内在价值变化缓慢,而且决定了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也是缓慢的。二者一同用途的结果,使产品价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相对稳定。在这种条件下,历史本钱原则自然成为近似科学、适当的最好计价模式。
然而事实上,劳动生产率从来就不是恒久不变的。从游牧经济到农耕经济,再到工业经济、常识经济:从手工劳动到作坊劳动,再到企业化大生产、智能化生产,每一种变革都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为标志,每一种经济内部都有劳动生产率量变的过程,只是在不一样的社会、不一样的历史进步阶段,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速度有差异而已。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革新对经济进步的推进用途空前地显现出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快速进步,从根本上动摇了历史本钱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
同时,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大家对无形资产价值认识的提升,常识估价与人才市场的兴起与进步,与企业中不断涌现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动摇了历史本钱的计价基础,其缘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历史本钱原则对以常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常识经济年代,企业以常识资本作为企业财富增加的源泉,以常识革新作为其进步的动力。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甚至在某些高科技企业中绝大部分资产是无形资产。但假如对常识资本按历史本钱计价,可能只不过几本书的价格,或是委托培养费与其他为获得常识而花费的实质支出,这无疑很大地歪曲了常识资本的价值。事实上,很多无形资产是非常难确定其历史本钱的,比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点子,不费分文,却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故而,忽略这种无形资产的计量显然是失策的。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本钱计价模式。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预期合约,在签订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而因为买卖事情尚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本钱可言;其次,任何一项金融工具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的平仓、交割都要经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在不断发生变化。假如以签订合约时的价格入帐,就没办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金融监管更是无从说起。假如从反映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真实价值的变化出发,就应以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人账,这就势必需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本钱计价原则。
第三,企业兼并事件的频频发生,向以买卖为基础的历史本钱计价原则发出了挑战。当兼并事件发生时,被兼并企业的整体资产的买卖价值,总是大大超越了它所包括的单个资产的历史本钱价值之和。为了处置这种买卖中所出现的巨额差异,会计上便出现了"商誉"这一定义。因为商誉并不是任何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并且非常难通过单个实物资产的市场买卖来达成其价值,于是,商誉便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而与企业本身的持续经营联系在一块。现行财务会计规范中规定,企业在被兼并或被回收时才确认商誉。但商誉并非企业在兼并之时产生的,而是在兼并之前已经实质存在的,是打造在历史本钱计价基础之上的会计所没的、也没办法反映的事情。兼并的频频发生,巨额商誉的出现,不可以不说是对历史本钱计价原则的又一挑战。
笔者觉得,对那些使用历史本钱计价原则已没办法准确计量的资产及负债,可使用公允价值、现行本钱、市场价格或可达成净值等其他计量模式,并建议加快进步公允价值会计。
(五)、互联网年代的会计报表
1、互联网财务报告内容的拓展
互联网经济年代,信息这种特殊商品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为满足信息用户多样化的需要,财务报告既要反映货币信息,又要反映非货币信息,既要反映财务信息,又要反映非财务信息,既要反映历史信息,又要反映现时信息。要有充分地披露信息,信息才更具备靠谱性和有关性。互联网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向需要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为此应拓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主要包含以下方面:①信息资产价值。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资产的增值能力正逐步超越有形资产的增值能力。信息资产主要包含常识产权、人力资源和网站域名。②分部信息。企业集团化经营和跨国性贸易使得按行业、区域划分的分部信息成为评价企业收益能力、现金流量和经营风险的有效指标。主要包含各分部的营业收入、营业本钱及各分部之间的内部转移价格等。③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如期权、期货等。④物价变动信息。主要反映通货膨胀期间按现行价值对历史本钱的调整数据、调整办法及计价基础。
(2)、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是指与公司财务情况无直接关联,但与公司生产经营密切有关的各种信息,大都不可以加以量化描述,因此着重于定性剖析,其揭示内容和方法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具体包含:①背景信息。主要披露公司介绍、商品与服务状况、市场动态、关联企业买卖情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策略目的、公司技术水平和角逐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的影响等。②前瞻性信息。主要提供公司进步前景规划、公司管理决策部门的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公司将来财务情况与经营效益的预测、公司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寄信息。③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包含公司对职员的责任信息、公司对所在地区的责任信息和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信息。
(3)、审计信息。有关企业网站的连续性、常常性审计信息主要包含:①web鉴证信息,如在线交易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察状况,互联网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评价结果,互联网系统安全性和靠谱性测试结论等。②财务报告审计信息。
除此之外,还应反映企业互联网系统的安全情况方面的信息。
2、互联网财务报告的需要更新
传统财务报告的编制重点强调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计算准确、报送准时。互联网环境下,集中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信息处置方法不只要满足上述基本需要,同时还要有新的提升,为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此应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①设立具备直观标志的网址,准时宣传公司网址,扩大财务报告信息的用法范围;②在网站主页打造独立的财务报告链接点或在起始页列出财务报告信息栏,使财务报告访问者一清二楚,便于测览;③提供在线剖析工具;④支持多币种多语言,以利于国际商务的拓展;⑤实时提供过去和现时记录,以利于信息的纵向比较;⑥具备反馈功能,以利于信息的用法者与提供者之间常常性的交流。
4、互联网会计进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互联网会计理论制约着互联网社会实践的进步。互联网会计是信息化社会经济的产物,互联网会计的环境和目的对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的需要,会计理论迫切需要对互联网经济年代下的每个要紧组成部分作出回答。比如:哪个是会计信息的用法人,会计信息研究到底应达到什么水平标准,怎么样规范会计信息等。互联网会计实践迫切需要会计理论进一步丰富起来,所以互联网会计理论应摒弃传统,逐步探索,达到与互联网会计实务的互动与进步。同时,只有互联网会计理论丰富了,才能为互联网会计进步政策、法规的拟定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市场环境问题。互联网经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互联网会计要进步,需要重点解决市场环境问题。市场环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结算规范不健全。大家了解,电商有两大支持系统(平台),一是物流支持系统,二是银行的信用支持系统;两者缺一不可,但现在这两个系统都有待于打造和健全。虽然目前很多银行都推出了网银业务,但真的可以达成网银结算且比较成熟的还谈不上信用支付系统还存在大家担忧的安全问题。只有这两个平台打造好了,才能为达成真的意义上的互联网财务打下基础。第二,运行本钱较高。现在所谓的互联网财务实时查看只能做到定时查看,还不可以做到24小时在线办公主要由于上网成本和通讯赛用太高。第三,软件功能尚须不断健全。在互联网环境下,有的会计信息是非常有用的。譬如集团公司内部可能存在着某家企业还欠本集团公司一家企业的应收帐款,而集团企业的另一家企业却又在支付这家企业的应对账款的情形;还有顾客的信用问题。这种集团内部的信息就需要通过软件来整理,但大家感觉到这方面的功能现有软件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3、互联网会计职员素质问题。互联网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既熟知会计电算化常识,又熟知互联网常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质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现在相当一部分会计职员的专业常识薄弱,文化程度偏低,视线偏窄,尚不可以适应互联网会计的进步需要。因此,会计职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互联网会计进步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4、政策、法规问题。互联网会计作为“新生事物”,具体在会计程序和办法上怎么样操作,理论界和实务界也都在探索,特别是网络的出现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使全球税收体系面临前所未有些挑战,其存在的缺点也暴露无疑。有人惊呼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征税工作将比以前更难。网络代表了无国界,有一种“无处不在又没办法触摸”的感觉。正是网络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也是网络将可能严重干扰现在的税收体制,使政府很难获得足够的税收以提供满足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务。同时,在信息互联年代即将来临之际,税收部门也面临全球化带来的另一烦恼即“税收角逐”。针对一些国家采取低税率政策吸引国际资本和业务的做法,欧盟近期表示税收角逐已经影响到政府的收入并将在以后几年内反映出来,对此应予“宣战”。而网络具备增加税收角逐的潜力,轻击鼠标就能使跨国公司易如反掌地将它业务转向低税收区域。以后很多公司都会像默克的大众媒体公司那样,自1987年以来在英国获利14亿英镑却不交一便士的公司税。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当令拟定有关政策、法规,而不可以一味地等互联网会计实践成熟后再拟定政策、法规。。
其次,大家更应该看重互联网会计实践选择会计程序和办法的过程,过早地拟定详细的政策、法规,非常或许会抑制互联网会计实践的创造性,这反而不利于互联网会计的进步。所以目前拟定既能指导互联网会计进步,又不束缚互联网会计实践的政策、法规,是摆在会计管理部店面前的不容忽略的问题。
结束语
当大家发现国际网络络象“多米诺”联动效应一样走进大家的生活之际,作为传统行业的会计也不可逆转地要遭到其冲击。会计界对会计系统进行主动性革命,包含对会计传统理念的重新认识、对会计信息需要的进一步研究、对会计业务步骤的重组等,将是迎接互联网年代到来的最好礼物,同时也将会给会计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互联网经济年代的财务会计框架《上海会计》潘飞
走进互联网财务 凌翔、胡长清
互联网会计的进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财会月刊》李汉兴、李忠诚
互联网年代,会计的时空观《会计研究》崔也光
浅析互联网会计 夏火松、顾留
打造互联网会计的新理念 孔庆林、陈威
论互联网年代会计目的下的会计业务步骤重组
互联网化会计体系构架及其他 宋小明、侯金良
略论互联网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的会计假设李霞
互联网财务报告未来发展趋势剖析《财会月刊》杨平波
刍论将来会计确认基础 《财会月刊》黄中生、金亮
关于互联网年代的财务会计假设
会计大趋势薛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