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投资公司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由此所引发的蝴蝶效应,致使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金融市场,最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但其却是这场危机的发源地。在这次危机中,美国的商业银行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在国内,一方面因为政府准时采取了正确的应付手段,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国内在外汇兑换范围实行的对资本项目进行严格管制的政策,也在一定量上也削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国内的商业银行没遭到太大的冲击。
1、国内商业银行进步近况
国内的各类商业银行总共有175家,根据银行的性质可以大体分为四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08年底,在商业银行总数和从业职员数目方面:国内共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5家,从业人数1483250;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从业人数167827;城市商业银行136家,从业人数150920;农村商业银行22家,从业人数38526。在总资产方面: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末,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余额为318356.02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88091.52亿元;城市商业银行41319.66亿元;农村商业银行9290.50亿元。在税后收益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合计为3542.2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841.4亿元;城市商业银行407.9亿元;农村商业银行73.2亿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的商业银行飞速进步,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其股票的市值已达到2689.82亿USD,稳居全球银行业之首,领先处于第二位的银行近700亿USD。同时,工商银行在全球所有上市公司中的市值排名也上升至第四位。而依据数据显示,2009年在全球前十大银行中,国内的商业银行(不包含港澳台区域)占据三席,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第一)、中国建设银行(第二)、中国银行(第五)。
2、国内商业银行进步中面临的问题
(一)业务多种多样,盈利方法单一
历经多年的进步,除去投资银行业务外,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类型方面,已于外国银行差别不大。但在主要盈利方法上,海外银行主要依赖中间业务来达成银行的价值,盈利途径多,品种全,一般其中间业务的价值额可以占全部收益总额的50%以上,所以这类银行受市场化和金融局势的影响会比较小。而国内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应是信贷业务,即通过存贷差来达成盈利,国内虽然也有品种多样的中间业务,但依据数据显示国内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还不到总收入的10%,与海外相比还存在非常大差距。而且国内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主要目的还是吸存款、拉顾客,中间业务收入本身没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对其收益表的变动进行剖析:2007年,工商银行净收益为819.90亿元;2008年,净收益为1115.51亿元,增加了295.61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由2244.65亿元增加到2630.37亿元,增加了385.72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由383.59亿元增加到440.02亿元,增加了56.43亿元。这两项共增加收益442.15亿元,超越了总净收益,说明其他的业务的价值总和为负,工商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就是存贷款利差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这也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盈利方法。过于依靠存款和贷款之间低风险的利差收入,与收取办理银行业务时储户缴纳的无风险的手续费的盈利模式,看上去稳定、安全,其实正紧急制约着商业银行的进步。
(二)缺少客观,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信贷业务风险高
在国内,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顾客信用的评价一直缺少一个权威的,专业的,独立的机构。在实践中,履行顾客信用评价的部门多为信贷管理及风险管理部门。因为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与信用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别,使得评价结果缺少足够的专业性和说服力。另外,每个银行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着重考察的细节也不尽相同,致使不同银行的评价结果大相径庭。因为评价标准的差异,银行间相互不认他们评价结果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不只给贷款顾客带来了重复评价的麻烦,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既增加了顾客对银行的不满,又减少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单个银行鉴于精力,财力所限,一般只能重视考察贷款人某个方面的还款能力,再加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更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手续费多种多样,职员机构冗余
伴随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数目的增加,广大储户在享受愈加全方位的服务的同时,却承受着各种手续费层出不穷的负担:零钞清点费、更换存折费、打印过往账单费、银行密码重置费、小额管理费、开具贷款证明费等。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到今天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收费项目已经由300多种进步到3000多种。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其2009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了384.46亿元,占总净收益的41.5%。然而在这可喜的数据背后却是银行盈利能力缺少的表现。职员机构冗余也成为制约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进步的问题之一(见表1)。
由表1可见,四大国有银行的人均收益常见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从经营效率上看,四大国有银行经营效率偏低,职员冗余现象较为常见,特别以中国农业银行最为紧急。
3、关于商业银行进步问题的有关建议
(一)转变观念,鼓励革新,勇于革新
在传统观念中,银行只不过存钱和放贷的金融机构,所以总是只看重传统信贷业务,而把中间业务当成商业银行的副业,然而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大家应充分意识到进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才是银行业展的必然走向。努力发展中间业务应大力推行以下手段:一是大力进步代理业务、拓宽服务范围。在维持现有些代收代付业务的优势的同时,积极进步代理保管业务,借助银行其特殊金融机构信誉优势,扩展业务覆盖面。二是积极拓展担保业务。商业银行在拥有较高的信誉的同时,还学会着很多的资讯,借助其作为中介机构的优势,可以有计划地拓展为企业提供资信担保业务。如此既能够在一定量上解决中小微型企业筹资难的问题,又能为商业银行自己提供安全、稳定的收入。
(二)打造独立、专业的信用评价机构,完善客观、统1、透明的信用评价机制
打造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由中央银行出面进行组织协调,挑选一批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职员构建机构。评价机构的组成职员,可以由各商业银行派出代表一同组建,具体评价细节一同拟定,应尽可能符合大部分银行的利益,以保证银行收益,减少经营风险,为顾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为目的,打造统一的评价标准。初期,通过签订互认评价结果协议的方法,由几家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或者某一区域的商业银行进行统一评价机构组建的试点;后期,在不断改进、健全细节的基础上,渐渐扩大试点范围,最后达成评价标准的全统一。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打造,商业银行间统一评价标准,互认评价结果的达成,既节省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本钱,让其有更多的精力进步主营业务,又提升了信用评价的专业性、靠谱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
(三)降低收费项目,减少收费金额,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依赖收取冗杂的手续费这种原始而低端的方法增加收益已经不可能长久,国内商业银行同海外银行同台公平角逐的日子已愈加近,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竞争优势不只需要通过提升银行资本总量,提升资本充足率等来充实银行的硬实力,另外,提升服务水平,减少手续费等提高银行软实力的方法也不容忽略。商业银行收取手续费,不只增加了顾客的负担,还让顾客对银行提供的服务从心里产生了抵触,不利于银行的长期进步。减少手续费可先由实行顾客差别化服务为起点,逐步推行。对存款额超越肯定金额和平时买卖金额较大的顾客,实行减免手续费政策,之后再渐渐减少限额标准,让普通顾客也能享受优质的银行服务。以增强银行软实力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竞争优势。
此次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其对全球金融业所产生的影响却刚最初。危机过后,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在对之前的经营和监管进行深思的同时,也积极考虑后危机年代商业银行怎么样在保证资产安全的首要条件下,扩大回报,达成可持续进步。国内商业银行应好好借助这次危机,进一步缩小与海外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的差距,化“危”为“机”,切实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为即将来临的金融全球化做好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