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土地收拾的考虑

点击数:884 | 发布时间:2025-06-06 | 来源:www.hunzha.com

    前言

    农地整理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势必选择。实践证明,土地整理,不只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达成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还可以提升耕地水平,改变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它也是国内社会经济进步过程中解决土地借助问题的势必选择,对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进步具备要紧意义。

    1 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土地借助结构不尽合理,缺少系统规划 从大体上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特别是山区,道路不成网,房子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基础设施,功能不健全。据调查,现在现有些农村居民点内部大约有15%至2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况,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借助的状况下,同时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少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导致村庄总体面积不断蔓延,占用和破坏很多的耕地,蚕食

    良田。

    1.2 投资途径单一,资金缺少支持,土地整理观念意识不强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土地整理工作大多体现为政府行为,投资途径和来源狭窄,大多数都是依赖国家投资。然而很多地方财政常见吃紧,没固定的投资来源,且不可以使用筹资摊派的方法募筹资金,使得政府倡导、群众迫切的土地整理工作在资金运作上发生困难,没靠谱资金保障的土地整理项目就很难有计划地全方位推行。加之群众观念意识淡薄,缺少自我开发、自我收拾的意识。反而阻挠土地收拾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妨碍整个工作的平衡进步。

    1.3 整理过程中求数目,忽水平 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为了达成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需要很多的开发整理土地,而结果是不少地方整理出的耕地水平低劣,过分强调数目的增加,而忽视了水平的提升。因为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的的制约,不少地方拓展土地整理只不过为了完成折抵建设占用的耕地的任务,责任心不强,导致很多不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而能提升耕地水平的整理项目如中低产田的改造很难拓展,甚至整理后的耕地水平也很难保证。还有部分的是建设占用大多是水平高、投入多、设施好的良田,而开发复垦增加的却是边远区域的耕地,水平

    较差。

    2 综上问题,以下是我对农村土地收拾的建议

    2.1 完善土地用规范,健全土地整理法规 逐步完善土地用规范,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土地审批,为解决多占、超占、强占土地问题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法律依据。拟定健全土地收拾的法规和政策,引导各地按计划、有组织地规范拓展村庄整治工作。要加快土地整理责任规范、奖惩规范、资金筹备、用与专项管理规范及村规民约的打造,拟定宅基地整理打折、鼓励政策,使宅基地收拾的责任能真的落实到户、到人。各级政府还应制定农村土地整理收益分配打折政策、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农民集体和个人自集资金投入农村土地

    整理。

    2.2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切实解决在土地整理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利益问题 土地收拾的目的,在于优化土地借助结构,改变土地耕种条件和水平,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促进城乡统筹进步。所以土地收拾的全过程不能离开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所以就要加大土地整理政策的宣传,让土地收拾的政策优势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其积极参与、乐于奉献的主动性。在土地整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推行中,要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建议,使土地整理能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日常的实质困难和问题。以降低实质工作中矛盾纠纷的发生。切实把土地整理工程做成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进步。但,在土地收拾的过程中,常常随着着土地产权转移而产生的利益纠纷问题。这就是土地产权在不断流动以达成资源配置得以合理化的过程中。应加大土地整理权属登记管理和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明晰产权。产权关系明晰才能提升主体的积极性,只有产权关系明确、产权界定合法,才能使农村土地资源都得到有效配置,也才能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根本

    利益。

    2.3 打造完善农村土地整理协调机构 因为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土地、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多部门的协作配合,才能保证工作顺利拓展。各级管理部门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领导组,通力协作,主动担负起本行政地区内土地整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在土地整理前的权属确认、整理后的权属变更和土地整理成就验收等方面的工作,并重视研究制定和实行有关农村土地收拾的政策,监督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的推行等状况。各部门结合自己职能,各司其职,一同把农村土地整理这项“惠民工程 ”实事办实,好事

    办好。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