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55-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建议》(中发[2004]8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大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等文件一再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程度、紧迫性,明晰了指导思想,强调教育要“……以大学生全方位进步为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进步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靠谱接班人……”,强调教学“……要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办法,改变教学方法……”。
现在国内外德育课讲课模式存在多种形式,邵敏霞提出活动化教学观,陈淑英提出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质“三贴近”教学观,何伟,刘畅等提出案例教学观。有些学校还局限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方法讲课为主,成效一般。有些学校将平时教育课程化、课程教育专题化、专题教育生活化、使平时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德育活动课贯穿在校学习、生活全过程,将课堂延伸到校园生活、职位、企业、社会,这种方法成效好。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德育教研硕果累累,多次在全国层面获奖,在几代教师的努力下撰写了全国先进的《高职德育活动读本》,在实践探索中,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职业教育德育新理念,在有关期刊上也发表了不少论文,精品德育课遭到到校观摩的有关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好评。在获得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想看到的现象,不想听到的声音,剖析问题缘由主如果一些教师和学生在组织德育课专题教育时思路不明确,设计不周全,实行不到位。
高职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体验、考虑、内化、提高。怎么样将这一思想贯穿到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增强德育课实效性?怎么样不偏离主题教育,防止德育课堂娱乐化倾向?怎么样提升学生在德育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上德育课的兴趣,寓教于乐?怎么样发挥德育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重点素质的应有用途?怎么样检验德育教学成效?为知道决上述疑问,在连续4年不断探索、试验、改进的基础上,总结、总结了德育课《实践先导、“五化”跟进、行动检验》讲课模式,实行成效非常不错,在此与大伙一块交流与探讨。
1、实践先导
倡导实践先导,社会实践体验的时间在德育课活动课之前,即在德育课筹备课阶段,师生必须要深入有关社会企事业单位调查、实践、体验、研究,坚决扬弃“互联网”先导、“本本”先导及“经验”主义,学生在实践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做到专题教育贴近实质,与时俱进。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德育讲课按高职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成长规律,三年内共设计十二德目,一般一个月一个活动主题,学生在正式活动课前有充裕的时间到社会、企业、学校及周围与主题有关的区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形式可以成立小记者团,依据主题录制一些视频、音频及图片、发放调查问卷、体验日记等方法进行,供课堂学习交流用时用,学生在课堂交流与讨论时没调查就没“发言权”,也可把有关社会企事业职员请进教室面对面交流。
2、“五化”跟进
“五化”跟进是德育正式活动课交流、学习的一种模式,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做好德育课堂“五化”,即:过程探究化、课本主线化(亦可形象理解为课本剧本化)、教师导向化(亦可形象记忆为教师导演化)、教法多元化(亦可形象记忆为讲台舞台化)、学生主体化(亦可形象记忆为学生演员化)。
(一)过程探究化:课堂活动过程每个环节设计几个和主题有关的问题,之后可用不同表现形式体现该问题,揭示问题,解决该问题,问题一环扣一环,通过问题探究,揭示主题,让学生了解道理,最后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课本主线化:也可以形象记忆为课本“剧本化”,《高职教育活动读本》是德育思想教育的主线,不可以把教程放到一边,天马行空,预防德育课教育偏离主题而出现“两张皮”现象,在大家交流听课时发现,有些班级上德育课时学生不带德育课本,虽然有些课堂教学能做到旁征博引、氛围活跃,但还是紧急偏离学生教育实质和主题,出现了“假大空”现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德育教程《高职教育活动读本》是在何成江、李玉鸿、王学利等几代人不懈实践探索下系统设计下经过层层审核和把关才公开发表的,内容更有前瞻性、全局性和针对性,且贴近学生生活实质。倡导专题教育学生先要自学吃透教程内容,在转化作品时加深对内容理解,最后在交流中推荐技巧。学生会主动看教程有关内容,提升其自我学习等能力;考虑课本遭到编辑时间的限制,有的最新内容与案例教程中没涉及,学生亦可结合实践调查及身边发生的案例、故事、数据等更新与健全。
(三)教师导向化:形象记忆为教师“导演化”,教师由“教”到“导”,注意课程设计,扬弃通篇说教式讲课模式,教师要系统设计德育课活动过程每一个细小环节,依据主题带领学生一块设计专题活动要探究的问题,做好德育小组分工工作,指导班级各德育小组完成小组工作,并做好课堂总结工作。
(四)教法多元化:亦可形象理解为“讲台舞台化”,通过课下小组分工调查交流、课堂组间交流、现场实践体验、多媒体演示、情景剧、辩论、歌曲、互动游戏等表现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揭示德目主题内涵,让学生动起来,授之以渔。让学生在体验中演绎主题、理解主题,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五)学生主体化:亦可形象记忆为“学生演员化”,学生是德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德育教材设计应该注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性,适合给学生适合加压,达到在培养学生“德行”的同时,提升学生团队精神、创造力、热情、主动性、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及组织能力等在以后学习、生活及将来工作中需要拥有的综合能力。
3、行动检验
德育课筹备课、活动课结束后,德育教育还没有结束,德育课上得如何,大家感觉一堂好的德育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只要说的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做的要更好,学生做得怎么样更要紧,即德育成绩放到学生行动中去检验,将学生实践调查和课堂交流学习获得的成就付诸行动,检查成效怎么样,学生是不是有明显的进步!通过系列专题教育,大家的学生在校表现怎么样?社会对大家学生的口碑怎么样?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大家学生的口碑怎么样?
抓好实践先导,德育课讲课就能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学习及工作,教育更有针对性;抓好过程探究化、课本主线化、教师导向化就能抓住德育教育主题,预防德育课娱乐化倾向;抓好教法多元化、学生主体化就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且能寓教于乐,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训练其综合职业素养;抓好行动检验,大家就可一清二楚的了解大家德育课设计体系及讲课是不是达到德育教育初衷,是不是经得起社会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