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400/j.cnki.kjdkz.2018.04.077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cultivate the positive social mentality of Li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identity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Li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471 Li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Li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higher, which shows positive dual national identity, however, Li ethnic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marginalized; 2. the mental health symptoms of Li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mild to moderate;3. the total score of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of Li nationality ma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the total score of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4.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li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marginalized, separated and assimilated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integrated li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5.ethnic identity and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have negative prepc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symptoms, dual national identity can explain the variation of 12.7% of mental health. Improving national identity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Li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 national ident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i nationality
?樯钊胙?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发表的关于“加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紧讲话,贯彻和推行《关于加大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建议》,本研究从民族认可角度探讨对少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学是一个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处于形成阶段,是自我成长、自我探索、自我健全的关键时刻。少数民族初中生同样也会面临“我是哪个”这一问题,面临本族与他族认可的冲突与融合等特殊问题。依据Berry(1990)提出的二维“跨文化适应模型”, [1]少数民族对母体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双重民族认可态度是“整理型”,只认可本民族而不认可中华民族是“离别型”,只认可中华民族而不认可本民族是“同化型”,既不认可中华民族也不认可本民族的是“边缘化”。以往的研究表明,民族认可和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有关,[2-5]且以往的研究针对大学生的居多。黎族,作为国内最南端的少数民族,因为其独特的地点和历史缘由,形成了独特的海岛文化。民族认可及其不一样的认可态度对黎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探讨民族认可对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黎族初中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好的心理适应,提高黎族初中生积极健康的民族认可和社会心态,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稳定都具备要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及办法
1.1 研究?ο?
使用整群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海南黎族的主要聚居地五指山和琼中的三所中学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黎族初中生为调查对象。收购有效问卷471份,其中高中二年级240人,初中二年级231人;男孩159人,女孩281人,其中31人性别不详;平均年龄15.6±0.71岁。
1.2 研究工具
民族认可问卷是在史慧颖、张庆林等[6]所编问卷上修订,问卷共30个题目,包含本民族认可和中华民族认可两个分量表,各12题,其中每部分又包括“身份认可”、“社会认可”、“文化认可”三个维度各4题,问卷还包括6个测谎题目,测谎题25分及其以上的问卷无效。使用5级评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给予1-5评分,分数越高,民族认可程度越强。本次民族认可问卷的 信度为0.854,信度较高。
心理健康问卷使用了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表(MMHI-60)”,该量表由60题组成,分为10个分量表,每一个分量表由6题组成。这10个分量表分别是强迫症、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敏锐、学习重压、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性和适应不好的。使用5级评分制,从“无”至“紧急”分别给予1~5评分,分数越高,心理疾病越紧急,心理越不健康。心理健康总问卷的 信度为0.945,信度高。
1.3 研究办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剖析、独立样本t检验、有关剖析和回归剖析。
2 研究结果
2.1 黎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可近况
经描述性统计剖析,黎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可(M=3.87)及其身份认可(M=4.24)、社会认可(M=3.54)、文化认可(M=3.82)的均数均高于中间分3分。总的来讲,黎族初中生总体表现出积极的民族认可。本民族身份认可(M=4.13),本民族社会认可(M=3.43)、本民族文化认可(M=3.48)、中华民族身份认可(M=4.35)、中华民族社会认可(M=3.66)、中华民族文化认可(M=4.17)的均分也高于3分,表明黎族初中生既认可中华民族也认可我们的少数民族身份,且中华民族认可均高于本民族认可,这反映了黎族初中生与汉族的融合好。但对于本民族社会和文化认可程度还相对较低。
2.2 黎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近况
2.2.1 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从描述性统计可知,心理健康总问卷得分为2.16,量表每个因子平均分均低于3分。说明,黎族初中生总体心理健康情况较好,心理疾病大体上是轻到中度。对分量表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黎族初中生的强迫、偏执、焦虑、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敏锐、学习重压和适应不好的因子情况均在2~3分之间,存在轻到中度的心理疾病。心理不平衡(M=1.82)得分最低,学习重压因子(M=2.55)得分最高。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重压、情绪不稳定、强迫症、适应不好的、焦虑、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锐、抑郁、敌对和心理不平衡。
2.2.2 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
由表1可知,男孩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分高于女孩,呈显著差异。在适应不好的、心理不平衡、偏执和敌对因子上,男孩也显著高于女孩。
由表2可知,黎族高中二年级和初二学生心理健康在问卷总分、偏执和敌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显著性不明显。黎族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卷总分、偏执和敌对因子均显著高于高二的学生,提示初中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情况应给予更多关注。
2.3 民族认可对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3.1 民族认可与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有关
由表3可知,民族认可、本民族认可、中华民族认可量表与各分量表均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有关。说明无论是本民族认可还是中华民族认可,民族认可越高,其心理健康问题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好。其中,与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有关系数最大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可,有关系数最小的是本民族身份的认可。
2.3.2 不同民族认可态度对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检验
由表4与事后多重比较可知,民族认可为边缘化的黎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总分、学习重压、适应不好的显著高于同化(P<0.05)以及整合(P<0.01)的黎族中学生。分离、同化的黎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分显著高于整合的黎族中学生(P<0.05)。双重认同态度即整合的黎族中学生的偏执、敌对、情绪不稳显著低于边缘化(P<0.000)、分离(P<0.05)和同化(P<0.05)的黎族中学生。整合的黎族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显著低于边缘化(P<0.000)、分离(P<0.05)的黎族中学生。整合的黎族中学生的抑郁、焦虑显著低于边缘化(P<0.000)、同化(P<0.05)的黎族中学生。同化的黎族中学生的抑郁也显著低于边缘化(P<0.05)的黎族中学生。分离的黎族中学生的适应不良显著高于同化(P<0.05)、整合(P<0.05)的黎族中学生。
2.3.3 民族认可对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剖析
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变量基础上,分别以本民族认可和中华民族认可为自变量,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剖析,表5表明,本民族认可和中华民族认可对心理健康均具备负向预测用途,本民族认可能讲解心理健康9.4%的变异量,中华民族认可能讲解心理健康11.5%的变异量,双重民族认可能讲解心理健康12.7%的变异量。
3 讨论
3.1 黎族初中生民族认可近况剖析
本研究表明,黎族初中生既认可中华民族也认可本民族,这种积极的双重民族认可和龚丽娟[7]对彝族大学生、史慧颖对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5]的研究结果一致。黎族初中生对于中华民族和本民族的身份、文化与社会都有了一定量的积极的认知和认可,这与国家对黎族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大力扶持和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相对来讲,黎族初中生对于本民族文化认可和社会认可还较低。 虽然黎族初中生的民族?J同总体水平较高,但整理的民族认可态度只占总人数的35.03%,边缘化、同化和离别的民族认可态度分别占39.7%、15.71%和9.55%。黎族初中生民族认可的边缘性突出。这一结果与王挺对成年黎族人的研究结果“同化型突出,并存在边缘型”[8]不同,与高承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边缘化最低”[9]的研究结果也不同。表明,黎族初中生与成年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可态度种类还是有差异的,还应该进一步加大黎族初中生整理的双重民族认可教育。
3.2 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近况剖析
本研究表明,黎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症状总体是轻到中度,心理健康情况较好,与百色老区壮族初中生的调查结果[10]一致。学习重压是黎族初中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疾病,这与对壮族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高”[11]相同,但不同于刘毅[12]、杨洪猛[13]等的调查结果: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学习焦虑的检出率并非最高的。
黎族男孩的心理症状总分显著高于女孩,在适应不好的、心理不平衡、偏执和敌对因子上也显著高于女孩,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与吴琪俊[10]对壮族初中生、常向东[14]对在沪藏族中学生、原献学[15]对黎族中学生的调查结果:男孩某些心理健康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孩是一致的,与杨洪猛[13]、王立新[16]等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研究结果: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不同,也不同于刘毅[12]、罗伟[11]、杨顺英[17]等的调查结果:男孩心理健康情况优于女孩。黎族初中生男孩心理症状总分较女孩高,这可能与初中生青春期发育时间的性别差异有关,也会与海南政府推行扶贫移民政策,迁移农村边远贫困区域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到城镇思源学校就读,男孩因为身心发育时间较女孩晚,更容易存在适应不好的等心理疾病。
黎族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疾病总分显著高于高中二年级,这与杨洪猛[13]、刘毅[12]的研究结果“心理疾病伴随年级阶段的提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初中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较差”一致。与吴琪俊[10]对百色老区壮族学生的研究结果“高中生的心理疾病较中学生紧急”不同。
3.3 民族认可对黎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本民族认可和中华民族认可均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有关,对心理健康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用途,这与喇维新[2]的研究结果一致。对本民族认可和中华民族认可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反之民族认可越消极,心理越容易出现问题。黎族初中生具备积极的双重民族认可,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其可以用积极向上、乐观、自豪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族群,对自己和中华民族的身份、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充满感情。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整理(双重认可)的民族认可态度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用途,而边缘化(双重不认可)对心理健康有消极的影响用途。这一研究结果应证了Berry的跨文化适应模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8][9][18]一致。
4 促进黎族初中生民族认可与心理健康的建议
4.1 加大黎族初中生的双重民族认可教育,提高黎族初中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为增强黎族初中生的双重民族认可,第一需要通过教育提升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的认可。伴随国内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黎族同胞体验到中华民族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和自豪,同时,国家的进步、黎族区域的社会经济的进步,也不能离开黎族同胞的团结与进步。因此,通过教育,树立黎族初中生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帮助他们学习和知道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促进其对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符号的认知和尊重;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国家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正确态度和怎么看,从而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可感。
第二,通过教育提升其对本民族的认可。黎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要在社会、学校宣传和发扬黎族的历史和文化,加大黎族初中生对本民族的认知,并促进黎族初中生参加本民族的各种活动。通过各种途径、使用各种形式,向他们传授有关自己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常识。引导黎族青少年看到自己民族的优势。引导黎族青少年从纵向角度看问题,看到本民族的进步和进步,对本民族的进步充满信心,增强其对本民族的认可。
4.2 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重视黎族初中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黎族初中生男孩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孩,初二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高中二年级。提示,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时,应考虑性别和年级差异而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专题讲坛,使其能更好地知道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打造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并学会怎么样运用一般办法和方法有效地解决心理疾病,可以切实地解决自己所面临的民族认可等方面的实质矛盾和冲突。
4.3 加大黎族区域的进步
琼南黎族区域多是贫困区域,假如一直处于落后的局面,那样必然影响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可。因此,让黎族同胞尽快进步起来,使其真的感觉到 “休戚与共”,对于提升黎族初中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可有要紧用途。可以借助公平的财富和资源分配政策和规范,调节民族间的贫富差距与由此产生的矛盾。同时,大力进步黎族教育文化事业,提升黎族同胞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其民族的自豪感,增强其双重民族认可,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