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买卖规范:机构投资者的特殊安排

点击数:789 | 发布时间:2025-08-16 | 来源:www.zjscr.com

    大宗买卖指单笔买卖规模远大于市场平均单笔买卖规模的买卖;针对大宗买卖打造的不同于正常规模买卖的买卖规范称为大宗买卖规范。大宗买卖规范一般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占据主要地方的投资者结构做出的适应性安排,也是国外交易平台针对机构投资者常见的买卖规范。深交所在吸收国外交易平台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于2月25日推出的大宗买卖规范,正是针对国内机构投资者渐渐占据主体的投资者结构的适应性安排。

    1、理论基础: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是指市场的买卖结构,比如是连续买卖市场还是按期买卖市场等。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微观结构仅指价格发现机制,广义的市场微观结构是各种买卖规范的总称,包含价格发现机制、清算机制、信息传播机制等诸方面。

    在以往的金融理论中,买卖规范被觉得对价格形成过程不重要。这类理论一般假定一个结构不重要的健全的和无摩擦的市场,在这个理想的市场中,证券的经济价值和外部信息效应决定了买卖的价格和价格变化,买卖规范仅仅忠实的反映这类外部信息,自己并不对价格产生任何影响。而在对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过程中,Demsetz(1968)觉得交易价差因为交易双方供应求购的不平衡而产生,它事实上是有组织的市场中为买卖的即时性支付的加成;Stoll(1978)觉得,做市商决定适合的交易价差来抵消做市行为面临的风险而致使的本钱;Ho|Stoll(1983)觉得在存在多名做市商的状况下,对其他做市商行为的预期同样会干扰交易价差的设定;Glosten和Milgrom(1985)强调做市商的贝叶斯学习过程中,信息对价差的动态调整所起到的要紧用途;Easley和O‘hara(1987)觉得,做市商的定价方案会依靠于指令规模,数目比较大的指令总是以比较差的价格成交;Easley和O’hara(1992)又证明,买卖的时间性会干扰价格,并且买卖间隔会干扰价差大小。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很多研究表明,在一个非理想的市场中,作为市场微观结构的买卖规范在金筹资产价格形成过程中用途重大。一个非理想市场中的价格除去包括证券的经济价值和外部信息外,还反映规范方面的信息,如买卖的本钱、买卖方案、效率等。同时,通常而言,设计买卖规范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特定的买卖规范只有对特定的投资者结构才能发挥用途,不可能适应所有些投资者结构。故充分知道市场微观结构与价格形成的关系及买卖规范与投资者结构的关系,或有助于设计更适当的买卖规范,以降低买卖过程中买卖本钱和信息本钱。

    国内证券市场设立初期,在买卖规范上采取单一的电脑撮合连续拍卖方法,这对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来讲,是完全合适的。伴随中国证券市场不断进步,超常规的培育机构投资者越来越改进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这种近况需要买卖系统也要兼顾机构投资者的操作特质,毕竟机构投资者对买卖量、即时行情、买卖本钱有着不一样的需要。所以,实行多元化的买卖规范,推行大宗买卖规范或有利于发挥不同买卖规范的综合优势,达成国内证券市场的全方位进步。

    2、价格形成:机构投资者的特殊需要

    为何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参加强宗买卖?为何不将大额订单分割成小额订单来分步实行?机构投资者显然是出于大宗买卖特定的本钱收益考虑的。

    通常而言,买卖本钱包含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

    其中,直接本钱包含佣金、手续费和买卖税,其中主如果佣金。无论是佣金是不是自由化,都可以在成交之前确定其大小。而且近年来,机构投资者拥金成本一直处于降低趋势。Stoll(1995)曾计算过,佣金成本在1982年大约每股17.8美分或市场价值的0.58%,是1992年的两倍。除此之外,因为相互角逐、低本钱的买卖设施的很多用、经纪商在大宗买卖中的返佣及手续费、买卖税降低,大宗买卖的直接本钱降低。总的来讲,直接本钱的确定性及不断降低,使其在大宗买卖的本钱函数中不会占据主要的地方。

    而间接本钱则包含:①交易价差:做市商的买进价格与卖出价格之间的差额。②市场影响本钱:大额订单得到飞速实行后引起的超越交易价差的额外本钱。即大额买进订单的飞速实行会引起价格上升,大额卖出订单的飞速实行会使价格降低。订单越大,为达到成交,卖出者、买入者越想在价格上做出让步。③搜索本钱:即发现最佳价格的本钱。搜索最佳价格费钱浪费时间,假如价格的边际改进收益小于额外的搜寻本钱的话,投资者或许更想同意非最佳价格。④延迟本钱:即因为搜索而致使的买卖时间的延迟而面临的风险所承担的本钱。对投资者而言,买卖实行延迟和信息延迟的风险在市场短期波动剧烈的状况下愈加显著。

    在间接本钱构成中,散户进行小额买卖极少会致使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并且假如买卖是以单一市场指令实行的,则搜索本钱、延迟本钱也可以忽视不计,所以散户的买卖本钱主要包含直接本钱和交易价差,股票市场上最好的交易价格常常就是个人投资者的最好实行价格。但,机构投资者的状况要复杂的多。第一,机构投资者的佣金本钱总是已经包含在价格里面,而且价格经过讨价还价也与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大相径庭。第二,机构投资者的大额订单如分割实行,则市场的不断变化致使本钱剖析需要引入动态剖析,那样市场影响力本钱将十分惊人。第三,大宗买卖的买卖时间、买卖间隔同样是机构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Easley & O‘hara 1992)。可见间接本钱对机构投资者影响巨大,他们需要在大额买卖引起的市场影响本钱和进行小额买卖的搜索本钱、延迟本钱之间权衡利弊,做出最佳的买卖方案。

    同时,在对机构投资者的最佳买卖方案剖析中,Easley和O‘Hafa(1987)、D.Seppi(1990)的研究证明,假如可以减少市场影响本钱(包含交易价差),考虑到没办法消除的小额买卖时间机会本钱,大额买卖将是机构投资者买卖方案的一个要紧组成部分。

    所以,因为机构投资者买卖本钱是不同于散户的,它的买卖方案也差别于散户,故机构投资者的大宗买卖不可以通过正常规模的买卖规范完成,而需要一个专门的大宗买卖规范。也就是说,从价格形成机制来看,大宗买卖规范有其产生的势必性。

    3、信息披露:以减少透明度换取效率

    除去价格形成机制以外,信息披露方法也是证券买卖规范的核心。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大宗买卖规范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有特殊的安排,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对透明度、即时性、流动性有特别的需要。

    通常来讲,所有投资者都需要市场具备透明度,使其买卖本钱合理。但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买卖的即时性、市场的高流动性却更为要紧。这是由于每笔买卖的数目非常大,搜寻本钱和延迟本钱非常高,所以机构投资者对价格反映极其敏锐,需要更高的流动性。而在实行的过程中,因为每一笔交易的数目非常大,市场一时间没办法找到相应的买卖对手,假如市场对该信息予以即时披露,大额交易平台引起的市场影响力和买卖者的搜索本钱、延迟本钱之大是不难想象的。故机构投资者总是对大宗买卖的信息披露规范有特别的需要。

    大宗买卖的信息可分为买卖前信息和买卖后信息。对于前者的披露,世界上各主要证券买卖市场有三种做法:一是对大额买卖的买卖前信息不公开披露,即买卖协议过程隐形化;二是对大额买卖的买卖前信息部分公开披露,即买卖协议过程部分隐形化;三是对大额买卖的买卖前信息不作特殊规定,使用与正常规模买卖相同的信息披露规范,即买卖协议过程不隐形化。对于后者的披露,世界上有的证券买卖市场打造了延迟买卖报告规范,即允许大额买卖在成交后不必像其他正常规模买卖一样立刻公告,仅需在成交后规定的时间内对姥爷告即可。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