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点击数:482 | 发布时间:2024-12-07 | 来源:www.zxscf.com

    摘 要 新形势下,中国各级政府都应当建设服务型政府。将来中国地方政府的活动将会愈加突出这一性质,使政府从“管”老百姓转变为通过“管”好社会事务来为老百姓服好务。
    关键字 政府职能转换 服务型政府

    1 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根据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有两个要紧特点:一是政府只提供市场、企业和个人不可以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大家都知道,现代经济学常见把商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除政策、法规外)总是是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对于企业而言,投资于公共物品无利可图;对个人而言,则总是无力承担。而公共物品所具备的非排他性特点,又使得大家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即某人参与了公共物品的消费,却不想支付或充分支付生产本钱而依靠别人支付。这种搭便车的心理(与防止被搭便车的心理)致使了集体的不理性:大伙都不愿提供公共物品。这就决定了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提供。经济学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划分办法非常不错地界定了服务行政的范围:政府只应该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而无需也不应该涉足私人物品的生产。私人物品完全可以由市场机制达成有效率的供给,政府没必要介入私人物品的生产。二是政府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虽然政府应当提供公共物品,但政府决不能垄断公共物品的生产。即便事实上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的服务,也没理由因此而禁止私人企业去尝试和寻求其他办法,也就是在不用强制性权力的状况下提供这类产品和劳务的办法。大家完全大概找到一些新的办法,使一种在过去不可能由那些想为之支付成本的人排他性独享的服务成为一种可供买卖的服务,进而使市场办法可以在它此前没办法适用的范围中得到适用。政府不能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意味着私人和私人企业可以进入这类范围,这类公共服务行业是面向市场开放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向私人开放,与私人不想提供公共物品并没有矛盾。作为服务型政府,不只不能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而且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由于在存在角逐的状况下,服务行政的弊病会降至最低程度,并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需要相兼容。
    2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2.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打造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需要,提供好的市场经济进步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打造,但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较为紧急,旧体制下最困难的问题被积淀下来,转型时期的特殊问题也已凸现。政府直接管理经济、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与行业垄断、假冒伪劣等问题仍然存在,这类既不符合WTO规则,也严重干扰了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规范进步。服务型政府,正是改变过去政府管理中不规范、不健全的地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加大与改变宏观经济调控,规范市场、创造好市场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等方面;使政府管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推进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
    2.2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由大家党的宗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
    大家党的宗旨是为最大部分人谋利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看法。贯彻“三个代表”的需要,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所有工作,都以达成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大家党致力于进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达成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三个代表”的最后落脚点。大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就决定了政府所做的所有,需要是也只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2.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国政府改革的要紧趋向
    在席卷西方世界的政府再造之风中,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政府均以重塑服务型政府为其主要目的。1994年,英国政府进行了“政府信息服务”的实验,1996年11月公布“Government Direct”计划,提出新形态的公共服务以符合将来社会的需要。美国政府于1994年9月20日颁布了“客户至上:服务美国公众的规范”,倡导打造客户至上的政府。同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报告觉得,改革政府不仅仅是人事精简、降低政府赤字的问题,更需要擅长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重塑政府对民众的服务工作。还有新西兰的“公共服务部门之改造”与日本的“达成对国民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行政”,都体现了政府改革的目的———构建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也在创建服务型政府方面做出了不懈奋斗,先后多次进行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的机构改革。
    3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3.1 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点
    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所谓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止是指公务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更是指公务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培养公务员的服务意识,需要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提升公务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本领。具体而言,要着重强调以下三点:一是主动性。国家公务员要有主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热情,擅长发现问题、知道问题,会做调查研究,可以以敏捷的反应能力去体察、知道社会客观事物,并积极预防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意味着国家公务员可以积极回话民众的需要,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二是高效性。行政效率是达到行政目的的非常重要方法。人民需要高效率的政府,期望政府简化办事程序,提升工作效率,探寻完成行政工作最迅捷、最经济的渠道和办法。三是公正性。行政机关的活动与有关的规范对其他人都不偏不倚,同等看待。因而国家公务员在理念上,要承认社会公民具备平等的权利。政府所提供的机会和福利尽量地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在具体的施政行为中,要有一种“非人格化”的依法精神。即不因亲而优特,也不因疏而冷漠,既不因位高而特殊,也不因位低而歧视。消除个人的、非理性和感情的原因,维护社会公正与正义。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