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点击数:178 | 发布时间:2025-01-23 | 来源:www.gaadq.com

    1、前言

    依据第三十九次《中国网络络进步情况统计报告》的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国内网络在线支付用户已达4.75亿人,较2015年同期增加了5831万人,年增长率达14%,从而也使得在线支付的比率由60.5%增长到64.9%,其中手机支付的比率更是达到了67.5%。这样来看第三方支付的广泛应用度,与知道并学会该内容对研究经济学的深远意义。

    2、第三方支付的特征

    1.双边市场特点

    第三方交易网站在买家和电子商务之间搭建平台,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价值与买家和电子商务的数目息息有关,其双边市场特点包含:

    (1)互联网外部性

    即市场每一边产生的利益溢出都与整个市场成正比。又依据所溢出利益的不同,分为直接互联网外部性:同一物理互联网中用户数目的增加,使得每一位用户的价值增高,间接互联网外部性:指买家消费某种互联网商品的价值,与其具备兼容性的商品类型成正比;交叉互联网外部性:双边市场中维持其他各种条件恒定不变的状况下,一边市场用户获得的互联网外部利益,与另一边的用户数目成正比。

    (2)倾斜式定价即指平台企业对平台一边的用户给予底价甚至是不收费的方案,短期内在平台的这一边召集很多用户,又通过互联网外部性增加平台另一边用户的数目,并在平台的另一边收取相对较高的价格,从而增加平台企业收益的不平衡定价方法。并且国内的第三方支付的三种收费方法包含:接入费、服务费,两步收费制。

    (3)多平台接入行为即主要指的是在具备双边市场特点的产业中,愈加多的参与者趋向同时拥有多个角逐性不兼容厂家的商品,以此来获得更大的互联网功用。

    2.特有特点

    其特有特点主要包含:信用中介性、金融性、竞合现象突出、同质角逐激烈、共生性。

    3、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

    伴随第三方交易网站的日益成熟和合法化,大众对于其同意度和用度愈加高,以其便捷易操作的特点在大家日常的占比愈加高,致使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被第三方支付软件很多的分流。

    2.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

    第三方支付平台未兴起时,大家把存款存入银行以获得利息,当第三方软件兴起,以支付宝为例,大家可以选择绑定银行卡,将钱转入支付宝以用作消费流通,也就是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对传统银行存款的分流。

    3.?_击银行的中间业务

    大家熟悉的中间业务有买卖、支出、结算、咨询等等,但伴随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日益成熟也已经具备存贷、转账、支付水电生活费、还信用卡等功能,对商业银行同样的业务也是一种无形的冲击。

    4.冲击商业银行的销售代理途径

    传统商业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兴起前,有着固定且大流量的客户资源,因此即使有基金的存在也会收到银行代理某种程度上的压制,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使得基金等途径有了进步的新空间,这也是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5.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冲击紧急

    在传统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时,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由于担保和没抵押物是什么原因,无法得到贷款,即使可以贷款,也由于其困难、复杂、时间冗长而不能满足这类企业的急切需要,而第三方交易网站则满足其需要,使其具备了很多的客户资源,因此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到银行贷款的客户资源。

    4、应付手段

    1.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关注度

    现在,第三方支付交易网站相对商业银行而言并没那样成熟,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细节分化开顾客群体,满足不同顾客不一样的需要,同时加大对类似支付这种中间业务的关注力度,提升规范化和安全性的监管力度,以吸引更多用户的选择。

    2.与第三方交易网站达成互通合作

    第三方交易网站具备非常强的吸收客户资源的能力,商业银行可与之合作以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并且结合已有些顾客信用能力,为第三方交易网站提供证据,从而为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整理双边有利、有效的资源,达成合作共赢。

    5、结论

    综上所述好了解到,第三方交易网站的特征与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看到潜藏的危机,完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与监管力度的推行。同时,为了两者更好的进步,或许二者相互合作,实行差异化的服务,既能挽救商业银行某些业务马上边缘化的命,又使得第三方交易网站有更好的监督体系。最好的状况甚至是二者可以有一同的顾客群体,达成真的意义上的共赢,为将来经济范围的进步做出推进,为社会进步增添动力,为人民谋求最大的便捷和福利。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