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研究

点击数:601 | 发布时间:2025-02-14 | 来源:www.dayue2.co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4-0136-02

    近年来,因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高职校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也愈加看重,以此达到迅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处置能力。以求他们能在信息互联年代下可以有所作为。李克强总理也曾提出“网络+”行动计划,要让网络成为国内民众革新创业的工具。而中高职校作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因此中高职校教育的好坏对于国家来讲,其要紧程度不言而喻。但,因为教育模式差异、师资水平等原因的影响,致使在中职和高职教学衔接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

    1 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近况剖析

    在目前的中高职院校中,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入门知识,使他??在将来的进步中更具备可持续进步的潜力。计算机在目前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职院校和高级院校在教育模式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对于中职院校来讲。其教学大纲明确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应具备的计算机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日常实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视计算机入门知识、基本定义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范围的前沿常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常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对来讲,高职院校对于计算应用基础的教学投入比较用心,教学模式也比较健全。但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大多是源于普通高中,而在这类高中学校中,愈加重视升学率,因此对于计算机的之类的辅修课程看重程度非常低,觉得其可有可无。以至于学生到了高职院校时对于计算机一窍不通,就会常常遇见学习上的困难。而中职院校却更重视学生的实质动手能力,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看重程度不够。由于存在这种教学模式差异,也致使了中高职院校课程衔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2 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计算机的认知差异

    中高职院校招生的对象主如果普通初中和普高,而由于初初中生和高初中生所同意的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存在差异你,以至于在他们进入职校时对于计算机的认知也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对于中学生来讲,平常几乎不如何接触电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或是玩耍,爸爸妈妈也会感觉那个年龄段过多接触电脑对他们弊大于利,也就致使他们在电脑的认知上就十分薄弱。而对于高中生来讲,由于年龄大了一些,心智初初中生更成熟一些,再加上肯定的独立思想和外在的魅惑。多少会接触电脑。虽然不少高中生都只不过借助电脑打游戏,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他们打游戏的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认知一定是在日益增加。而其次致使中高职学生对于计算机认知存在差异是由于城乡差异。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讲,由于家庭经济很好,家基本就有电脑,即使自己不如何使用,但因为家人在用,他们在耳濡目染下,对于计算机也一定会有肯定的认知。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讲,乡里邻里都非常难有一家家有电脑的,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影响,他们对于电脑一定接触极少,认知也就更少。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复

    虽然伴随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中职和高职院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纳入了必学课程之中。但,中职和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非常大程度上存在重复性。假如在中职学过的内容到了高职依然没什么变化,就会致使学生生出烦躁不想上学的心理,缺少积极性和上进心,如此不只会妨碍他们自己的进步,而且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2.3 补充性和拓展性不足

    按理来讲,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应该在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得到补充和拓展,以达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计算机常识和技能操作的目的。然而,在目前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却并不完全拥有如此的补充性和拓展性。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学生的入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唯一准则。而到了高职,虽然加设了更多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但,其本质上还是重视于学生的考试,很多学校推行以证代考,只须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学生就能免考计算机应用

    基础这门课程,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强化练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确保讲课学生能大多数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老师们时刻教会学生的要考什么,才去学什么,而以如此为考试而去的学习技巧,紧急妨碍了学生们的进步,对于中职和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非常难起到补充和拓展。

    3 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的改进手段

    3.1 针对性招生及分班

    在进行招生时,对于所招学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认知,不可以单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的规范,而是要看他们的理论常识与实质操作能力,对于计算机的认知多少来进行招生,以防止他们在入学后差距太大,影响教学进度。其次,在分班时,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测试后再分班。依据他们学会常识的不同与学习力的不同进行分班,然后拟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他们都可以在更快的时间内学到有益于他们进步的内容。

    3.2 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程内容

    要想中职和高职之间进行科学的衔接,促进学生的进步,那样,对于教学水平和教程内容就要提升看重程度。对于中职来讲,所招学生由于常见对于计算认知比较少,就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减少肯定的困难程度,使理论常识浅显易懂一些,操作简单一些,让他们可以更快更好的同意常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进度。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因为在高中或是中职的时候已经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有了相应的认知,那样在教程上就应该适合的提高困难程度,在中职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常识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可以持续的同意新常识,提升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

    3.3 加大实践教学

    于目前的社会近况来讲,加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常识是必不可少。因此,无论是对于普通中学亦或中、高职校来讲,都要看重这个问题。应该引进更多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的设施,以提升学生实质操作的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对于常识的理解愈加深刻,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自己的水平能力。

    3.4 与时俱进的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很飞速的,所以无论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要要时刻进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进步进度。在教学模式上,应该使用最早进的教学办法,使学生同意常识的渠道更多,同意的常识准确性更大。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有一种适应性和预判性,使学生所学常识可以适用于年代的进步中。

    4 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国内计算机职业教育进步的势必需要,所以说,中高职看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并对其进行改革和革新是现在中高职院校进步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新进的计算机应用常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教育事业的进步,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内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