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6)10-0172-01
1、借助小组讨论法进行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的社会意义
最早提出小组讨论法的国家是英国,主要将它应用的课堂教学中,不只能有效的提高整体课堂的实质教学效率,也能有效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真的达成互动式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运行小组讨论法,主要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集中的引入教学案例,借助学生的学习差异将学生以4-6人为一组,讨论10分钟后,由每组派出代表来对整体课程的实质内容进行有效的剖析。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小组讨论教学模式集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在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拓展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证教师和学生打造愈加有效的互动[1]。
而市场推广学是一门针对于市场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师在实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实质,打造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手段,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真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成效。
2、小组讨论法在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小组集中讨论营销成功案例
在实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集中用小组讨论法,就要组织学生打造有效的学习小组,保证学生在小组内能尽情的畅所欲言。而在小组打造后,教师要集中挑选有价值的实质案例供学生进行小组内的研讨。小组讨论的过程也可以称为头脑风暴的过程,教师借助PPt或者是相应的视频,向学生展示基本的营销成功案例,学生4-6人为一组,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剖析,并将所有些建议和想法写在相应的纸上,在讨论结束后,由小组的代表学生进行讨论结果的公布,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就是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比如,教师在解说产品品牌推广方案的过程中,以“特仑苏”牛奶为例,在奶制品的宣传初期,并没标明蒙牛牛奶的身份,只不过以高档牛奶和优质的广告词进行独立品牌的宣传,达成了特殊化的品牌推广方案[2]。
2.小组集中讨论相应问题
对于小组讨论法的应用来讲,小组内进行问题讨论是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在打造自己建议和怎么看的同时,与同学之间打造有效的讨论机制,在最后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问题都是讨论后的共性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有效的提升了整体教学的实质效率。第一,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中针对实质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3]。比如,教师解说推广环境,学生要对国内市场进行对比化的讨论,达成学生对于推广环境影响原因的全方位认知,学生要将抽象的方案具体化,才能有效的认知推广环境对于整体推广行为的影响。第二,教师要组织学生打造专题讨论。教师要组织学生按期进行专项品牌的专题讨论,在讨论中,针对独立项目的推广基础、推广背景、推广环境、推广机制等系统化的主题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讨论。第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转换小组讨论法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保证学生能提出具备建树意义的看法,然后学生之间借助讨论法进行看法的补充和辩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质能力。
3.小组集中讨论推广模拟
在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的形式并非固定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法的实质操作,借助情境进行讨论项目的升级。根据4-6人的小组分配,通过打造推广模拟过程,促进学生对实质推广的过程和处置程序进行着重的剖析[4]。在模拟结束后,小组内的学生对实质操练和模拟进行有效的结构讨论,在提源于身建议的同时,整理整体推广情境的剖析结果,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形成有效的统一和融合,在培养学生小组讨论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小组集中讨论虚拟推广项目
对于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内容来讲,最后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打造符合市场需要的市场推广理论,并且需要学生和学生之间打造有效的互动讨论关系,在小组讨论的课堂内,教师只不过辅助兴的课堂角色,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可以突破课本上设置的学习步骤,在小组讨论后进行虚拟推广项目的打造。学生在提出虚拟企业的定义之后,要依据自己的常识与讨论结果将相应的营销策略转化成模式,达成常识的进一步内化。
3、小组讨论法在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中的用法成效
在传统的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要依据实质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常识解说,学生负责记录和常识提取,尽管相应的教学模式学生能获得相应的推广常识,但实质操作能力与常识运用能力都不是特别理想[5]。因此,在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小组讨论法是很必要的,教师在提高学生主动建构常识体系的同时,能借助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剖析能力与解决能力,打造愈加动态化的师生关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市场推广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法,能最佳化的促进学生内化相应的常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课堂组织结构的同时,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力。